文學界很早就拿動物來寫《伊索寓言》;企業界也常常以動物為師,如:向喬治猴學好奇心、向蜂群學集體決策、向雁群學輪流領導、向狼群學團隊精神……等。最近各行各業則喜歡戴有色眼鏡看動物,因此黑色的天鵝(Black Swan)、紫色的牛(Purple Cow)、藍色的大象(Blue Elephant)和灰色的犀牛(Gray Rhino)等紛紛出籠……
在國際政治上,71歲的川普當選最年長、最富有的第45任美國總統,39歲的馬克宏當選最年輕的2017年法國總統,60歲的梅伊當選英國第二個女首相,被視為三隻黑天鵝;在國際經濟上,英國的脫歐、希臘和義大利的高額外債,也被視為三隻黑天鵝;真怕有一天,黑天鵝滿天飛,大家都見怪不怪了。
黑天鵝效應和蝴蝶效應
在一群白綿羊中出現一隻黑綿羊(Black Sheep),本意是「顯而易見」,卻很早就被誤解為「害群之馬」;黑綿羊是壞羊或好羊?黑綿羊背黑鍋了。而在一群白天鵝中出現一隻黑天鵝(Black Swan),這效應則被解讀為「最不可能發生但總是發生的事」;在18世紀的歐洲人眼中,天鵝只有白色的品種;直到某個歐洲人發現了澳洲,看到當地的黑天鵝後,人們認識天鵝的視野才被打開;從此,黑天鵝跟烏鴉一樣,也變成了不吉利的象徵。打死我也不相信會有人劫持飛機去撞美國世貿大樓形成「911事件」,死傷約3,000多人。爾後,相信還會有人陸續喊出:「最不可能的事終於發生了!」。
1961年冬天,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設計一個模擬大氣中空氣流動的數學模型,在進行第二次計算時,經檢查後發現原因是出在列印的數據是0.506,精準度只有小數後3位,但該數據正確的值為0.506127,到小數後6位。爾後,羅倫茲在演講時將此教訓所得的效應詩情畫意成:「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美國德州的一場龍捲風。」
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個動態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是一種混沌的現象,重要的是要從生物學而非機械學來建構思維原則;把經濟體與社會看成是一部機器,認為其行為都可予以預測和控制的看法是錯誤的;人類社會應更像是生命的有機體,只能透過各部位的相互作用來了解其行為,才能見微知著:「看看能否防止一場大災難了?」。
紫牛和灰犀牛
十二生肖中,牛排行老二,向來給人老成持重、穩健踏實的感覺;也有人認為它保守、笨拙、遲緩;《梁山伯與祝英台》中的梁山伯就自稱:「我是個大笨牛」;游錫堃有「台灣水牛」的封號;BCG矩陣中的「金牛」產業具有大量正向的現金流(Cash Cow);而在一大群乳牛中,出現一隻卓越非凡(remarkable)的紫牛,可就好玩了;而有一隻兩噸多重的公灰犀牛正衝著你來,你還能無動於衷嗎?
紫牛是一種產品、概念或行為,內植「創意病毒」,足以引起「噴嚏者」傳播「熱迷疹」而自我行銷,不靠大眾媒體廣告,一樣引起騷動、討論與粉絲追隨;現代的行銷4P:Position(定位)、Publicity(公關)、Package(包裝)、Purple Cow(紫牛)不妨試試看;讓產品說故事吧!行銷人+設計人之後,就敢大聲嗆:「停止廣告,開始創新吧!」。
灰犀牛是既存的威脅,顯而易見,但我們卻因為種種因素而選擇毫無作為,甚至故意視而不見。無論是企業、政府、產業或個人,都會面臨許多灰犀牛事件,如果毫無防備、下場可能會很慘。無論是哪種灰犀牛事件,其實都有跡可尋,舉凡金融危機、氣候變遷、重大政策、破壞性創新科技、個人生活上的小問題等,都可能是最後帶來重大後果或影響的灰犀牛。例如:2008年金融風暴之前,已有許多警訊出現,但投資人仍然樂觀投資房市,結果損失慘重,血本無歸;2018年會歷史重演嗎?投資人會重蹈覆轍嗎?答案好像是肯定的!因為華人的特性:「見了棺材還不掉淚!」。
藍色大象會跳舞也能賣
大象很受到企業界的寵愛;牠們向來集體行動,不管順逆風都一步一腳印,有人認為它莊重、堅強、聰明;有人認為它保守、笨拙、愚蠢,大而無當,有人質疑:「誰說大象不能跳舞?」,有人保證:「藍色大象也能賣!」;如果能讓大象跳舞,那麼還有什麼組織不能運作?連藍色大象也能賣,那麼還有什麼東西不能賣?誰有這樣的本事呢?
IBM自1960年代以來主導電腦業的發展,1980年代初,高階主管曾洋洋得意地說:「到公元2000年,全世界都要被藍色統治(IBM商標為藍色)。」但在個人電腦上的策略錯誤,促成了個人電腦的風行,IBM因此遭到虧損,股價腰斬;葛斯納上任CEO後,立即採取典型組織轉型的震撼療法(Shock Therapy)。1年之內,公司成本下降了120億美元,隔年獲利。他認為IBM不再是電腦硬體公司,而要提供顧客完整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因而成立了全球服務部門。葛斯納創造了近10年來最大的企業轉型,該公司的股價漲了8倍,市值增加了1,800億美元;他把恐龍變成大象並叫牠跳起舞來。
許多突破性的產品並不是透過焦點團體(Focus Group)或意見調查,而是透過研發實驗室而來;「規則建立實驗」(Rule Developing Experimentation,簡稱RDE)讓客戶可以實際參與新產品的開發,因而可以設計、測試、修正產品開發人員與行銷人員的創意、包裝、產品或服務;這年頭,不是廠商決定他們要賣什麼?而是消費者決定他們要買什麼?好產品是廠商的責任,好廣告是代理商的責任;先共同努力掌握消費者的喜惡及變化,再來分工;藉由RDE:「預知客戶需求,打造未來明星產品」。
做事狼性,做人人性
狼在「小紅帽」和「三隻小豬」的童話故事裡,被抹黑為會吃人和豬的大壞蛋,根深蒂固地烙印在中外小孩的腦海中,中華文化則用成語如:杯盤狼籍、狼吞虎嚥、狼狽為奸、引狼入室……等,把「狼」狠批得體無完膚,狼早就被汙名化了;但從另一角度看:狼有心、有魂、有頭、有腦,甚至還有人願意當「狼的傳人」。
企業界談狼性文化,是指將狼野性、殘忍、貪婪、暴虐的特質變通為一種拚博的精神,運用到事業之中。十倍速戰將葛洛夫,就曾打造過狼性的英特爾;海爾張瑞敏提倡狼文化,主張先要把自己變成狼才能與狼共舞;華為任正非就直白:「我們是一群惡狼,只有讓狼性爆發才能生存!」;前行政院長陳冲就很欣賞法國狼的執行力;某黑道老大灌輸「只有血腥的暴力掠奪才是生存之道」觀念給小弟,把《狼圖騰》當成「教科書」。
狼性有被過度吹捧的嫌疑,狼性當然有機會讓企業成功,但狼性不是唯一的成功方程式,也未必是最有效的;當企業已瀰漫一片狼性氛圍,經常以恐怖和金錢為激發手段,一切都向績效看齊時;何妨注入一點點人性,採取信任和包容的激勵方式,型塑成就感;請謹記這句話 :「別為了追求狼性,而忘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