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此多元分眾的時代,有人認為數據是新一代的天然資源,也有人說數據是與土地、設備和人力同等重要的生產要素;甚至有人誇張地說數據是經濟成長的新引擎。
近年來的手機普及率高,天天與數萬台基地台連線,創造出數億筆數據資料;若以全球70億人口計,每天所產出的數據豈只海量或巨量?簡直是無以計算的天文數字,專家勉強估計數據量大約每3年就會翻兩倍,過去兩年,人類所創造出來的資料,約占人類史上總資料量的90%,而有價值的數據可能不及1%,必須靠數據科學家或資料分析師從一大堆垃圾中淘出數據來;此外,還必須能夠就所得的數據加以整理、分析,並就成果提出商業決策和建議;也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預測未來」。
從IT到 DT
數據科學家(以前叫資料分析師),號稱是21世紀最性感的職業,會寫程式是基本的,熟悉統計、數學、心理學又帶點社會科學背景是必需的,最好深諳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並具備商業敏感度(Business sense),充分了解消費者心理與行為……等,最後比的是「想像力」,有一句行話是這樣說的:「先有豐富想像力,才能活用大數據」。只要有2~3年的實務經驗,他的年薪至少NT$300萬元(台灣)或RMB$100萬元(大陸)起跳!它不只性感,簡直是肥缺。
數據科學家的專業技能在相關的專業知識、策略性思維、快速學習與適應能力、數據的敏銳度及分析能力、問題掌握與解決能力等;判定其高下的兩個關鍵能力是分析資料能力和定義問題能力,大家公認:「能夠從資料中找出問題點的人才最難得」;其實就是從IT轉向DT的能力(如附表):從社群軟體、網紅直播、行動支付……等各種消費者介面(User interface)去掌握消費者體驗(User experience)及痛點(Pain points),傾聽消費者的心聲(VOC),比消費者還了解消費者(KYC),用心去經營粉絲團,提供揪心的客服,進行精準的行銷,最後應用人工智慧去自我深度學習,把機器變成人,進入「我的同事不是人」的時代!
據專家統計:分析經濟(資料庫+雲端運算)在2014~2017年間之年複合成長率約18.5%,SAS預估年產值約15.4兆美元;但還有74%的企業仍在採傳統的方式建資料庫(Data warehouse)去挖礦(Data mining),只有7%的企業雇用現代的數據科學家去做數據分析,甚至有19%的企業還在觀望、猶豫;如果說數據(Data)是新一代天然資源,消費者洞察(Insight)就成了貨幣,數據分析可讓決策更快速、更聰明,有些專家苦口婆心地提出善意的勸告:「別總是聽說,用Data找答案;別老坐著想,用Data找觀點;別光下指令,用Data做決策」吧!
從Big Data到Smart Data
大數據(Big Data)在全球掀起熱潮,許多知名網路科技公司包含Google、Facebook、蘋果及Netflix,都正急迫地找尋「數據科學家」。無論在企業扮演什麼角色,學會拆解消費者海量數據轉化成巧數據(Smart Data),即能提供更客製化的服務、精進企業獲利模式。MIT教授多哥(Cesar A. Hidalgo)對Big Data做了如下的定義:有關人類活動所留下的各種數據軌跡,經過視覺化(data visalization)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等技術,找出一些型態和相關性,可供管理決策參考運用或是預測未來行為例如 : Google Trend、Search Google Trends和Google Flu Trend……等,有時會讓人搞不清是熱潮?科學?迷信?有時透過Big Data競賽方式可找出優勝者和最好的模型 。
從整個Data生態系來看,Big Data(已知或一組事實的組合)是原油,不是汽油,具有Volume(海量)、Velocity(時效性)、 Variety(多樣性)、Veracity(不確定性)和Value(價值)等「5V」的特色 : 轉化成Smart Data之後,則具有獲取能力、處理能力、分析能力、視覺化能力和說故事能力……等「5力」的特徵(如附表)。
美國麻省Kensho有一個平台「Warren」以微型衛星建構全球網路監控企業的各重要領域,建立了「動態企業資料庫」;有一家專門管理顧客關係(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簡稱CRM)的IQ公司,透過陌生接觸、熟悉接觸、合拍的方式,在油價100美元及中東政治不穩的前提下,可掌控「能源公司之股價如何發展?」的問題;其實這已經進入行銷4.0(The Prediction Marketing),以預測代替猜想(消費者到底要什麼?),找出產品前測、精準TA、精算成交轉換率、提升ROI、甚至能算出「顧客下一次的購買是什麼?」(Next Purchasing Time,簡稱 NPT),從「經營商品」轉化成「經營顧客」了。
消費者個資有價
即使是一個小咖啡館經營者,也可以活用大數據!通常他會掌握下列五大問題:
(1)什麼是大數據?(2)大數據可以用來做什麼?(3)如何收集大數據?(4)怎麼判斷哪些數據資料是有用的?(5)我只是一個XXX。
他也會遵循下列六大步驟:(1)決定目標,再運用資料;(2)設立專案,跨部門整合;(3)條件評估,需多少成本;(4)收集數據,提早數位化;(5)資料分析,需產業內知識;(6)執行與改善,讓數字說故事。
聽說2018年世足賽的某國守門大將,竟也活用大數據,在PK大戰時,猜對某些球員出現什麼動作時就會踢向什麼方向而防守成功,聲名大噪!
數位口碑經濟時代(The Reputation Econom)指的是一種可以大量收集,即時分析並保存個人數位足跡,形成口碑分數並且可以讓個人或企業取得特別好處或待遇的經濟世界;例如積極參加LinkedIn、FB、WeChat……等社群平台,建立個人數位口碑與專業形象(數位足跡)。大衛.湯普森(David C. Thomson)和麥可.弗提克(Michael Fertik)就是箇中翹楚,他倆會建議個人去學習建立口碑資產,同時針對不利口碑做澄清;建議企業利用人才庫的大數據去聘用人才、吸引顧客、保護品牌;同時也要注意避免惡意攻擊、負面抹黑、危機處理……等。
不管個人或企業,提供服務差異化的優勢在個人化顧客關係(It's all going personal),一個以顧客為中心的數據分析會提供顧客體驗(Customer Experience)、顯出顧客生活品味(Customer Lifestyle)和創造顧客價值(Customer Value);消費者開始意識到其個資的價值,掌握「消費者個資」已成為個人或企業在數位商業時代中重要的競爭優勢;取得「消費者個資」的門檻受到個資法保護和政府各種限制影響而大幅提高,免費的時代已經過去;67%的消費者認為企業是運用其個資的最大受益者,僅6%消費者自認為是最大受益者;個資銷售商機因而蓬勃發展,因為從中可以找問題、說故事,預測個人的消費行為,再加上AI及IoT的配套,更能大幅提高營收及獲利,讓企業如虎添翼。
算出你的下一步!
有人把數據分析認為是「現代新的讀心術」,它會知道:「是誰買?買什麼東西?在哪裡買?什麼時候買?為什麼要買?」; 它會洞察你的心、研究你的消費行為、精確掌握你的喜好、最後再賣更多的商品給你,使用的招式就是揪心客服和精準行銷;有時候會讓你聽演唱會不用花一毛錢,手機、電視免費送給你,其實它要你的心。難怪全球大數據權威專家麥爾.荀伯格(Mayer.Schonberger)會說:「創造性破壞才能創新,詢問正確的問題很重要,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它能算出你的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