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數據的應用,資料的價值正在改變。在數位時代,資料褪除它支援交易的角色,並且往往變成交易的商品本身。在大數據的世界,情況再度有了變化。資料的價值從原本的用途轉移為未來的可能用途。這種現象影響了企業如何評價自身擁有的資料,以及他們允許誰取得資料。它讓公司可以,甚且是迫使它們改變自己的商業模式。
資料的絕佳優點是一旦你讓它具備數位格式,你就可以永遠擁有它。你可以對它進行很多不同的操作:
操作1. 以不同的方式再次使用
當谷歌首度踏入語音辨識領域時,是從Nuance取得技術授權。谷歌使用Nuance的技術套入自己產出的資料,開發自己專屬的語音辨識功能。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亞馬遜運作美國線上的電子商務網站,它並不是把它當作創造營收的專案,而是想掌握美國線上用戶在進行購買時,會觀察哪些項目的資料。接著亞馬遜再使用這項資訊來改善自己的推薦引擎,為自己的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
操作2. 和其他資料結合
擁有正確的資訊資料庫,就可以實現各類型的交互參照。例如,一項丹麥研究結合了3筆完全不相關的資料──全國的行動電話用戶、全國癌症病患名單,以及關於教育程度和可支配所得水準的資料──明確證明行動電話的使用,並不會提高罹癌風險。當多元的資料組合被結合及交互參照之後,大數據讓人有機會了解綜合效應。網際網路上的「混搭」概念,是以新奇的方法結合兩種或多種資料來源,將是某些重大分析研究的前身,也正是大數據未來將促成的結果。
操作3. 尋找新奇的用途或「廢物利用」
有些商店會裝設監視攝影機以揪出扒手,並使用這些攝影機追蹤顧客動線,據此在未來設計更好的商店配置。谷歌在每天處理的30億筆搜尋資料中擷取錯誤拼字,用來改善自己的拼字檢查軟體。隨著科技進步,追蹤人們進行數位活動留下的蹤跡愈來愈容易,許多企業也更精於取得廢棄或二手資料,再透過其他方式使用。從資料中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更實際且更有價值。
在大數據的世界,了解愈多就愈有競爭優勢。資料可以形成強大的進入門檻。例如,假設有某個更好的Google、百度,更進步的臉書、微信或是更聰明的亞馬遜出現,它必須奮力贏得注意,因為那些企業從他們既有顧客的互動中,已經蒐集到如此多的資料,它們可以精確了解顧客想要的是什麼。很難想像會有更好的科技或更好的經驗,足以抵銷這些市場龍頭早已蒐集到關於什麼最有效的龐大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