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法圍棋(AlphaGo)電腦程式於2016年3月,在一場五回合的比賽中,以四勝一敗的佳績,擊敗圍棋世界冠軍職業九段棋士李世;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名譽職業九段;更被Go Rating網站根據積分將它列為世界圍棋排名第一;電腦活生生就把人腦給打趴了。
聽說IBM的超級電腦Watson,已經可以在17秒內閱讀3469本醫療著作、24萬8,000篇期刊論文、10萬6,000份檢測報告、6萬多份臨床數據,再根據病患基因圖譜和環境資料,立即制定3個優選治療癌症建議,被視為這世紀癌症的救世主之一。而在千變萬化的資本市場,瞬時分析巨量財經資訊,並擬定「進出」各種市場(債市、股市、匯市…等)的具體建議,應是理財機器人的看家本領;從此以後,投資理財不用再擔心被股市名嘴或名師帶去「上天堂」或「住套房」了。
傳統理專 vs. 機器人理專
根據瑞士《My Private Banking Research》的最新報告,2015年底機器人掌管的資產約200億美元,2020年預估會激增到4,500億美元;由此可見,機器人理財將成為未來金融顯學,機器人理財顧問(Robo-Advisor)則是新的狠角色,一些新創公司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等,似已搶得機器人理財的先機。美國及日本都已發展出機器人理財模式,美國是自動化諮詢及理專輔助諮詢雙管齊下,日本則有三菱東京日聯銀行的接待機器人(Nao),偏向引導及接待顧客,提供簡單金融諮詢。
台灣的金管會已公佈一份《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清楚描繪出未來將走向「非人性投資」、「去銀社會」、「虛擬金融」等方向,要求銀行、證券、投信投顧及期貨四大公會,研究國外機器人理財趨勢及規範,先釐清如何辨識顧客適合性(KYC)?錯誤行銷如何究責和保障投資人權益? 機器人要不要註冊及測驗?哪些商品適合開放給機器人提供建議?再考慮逐步開放機器人理專。因為理財專家門檻降低,中產階級客群將會流失,現有的理專必須朝更高資產顧客發展,這是顯而易見的趨勢;顯然,較低資金門檻的大眾市場是機器人理專的天下。
機器人理財的原理,其實就是基於顧客的理財需求,將財富管理服務流程重新拆解,並提高各流程的自動化,再透過先進的演算法和自動化,來完成過去必須用人力提供的理財顧問服務。現有的傳統理專乍聽之下,憂心忡忡;主計總處統計的金融人力數據分析,到2016年2月份,進入率和退出率竟出現「死亡交叉」,可以看得出來,光是機器人還在「試」用的階段,銀行員就被嚇到腿軟。目前的機器人理專真正能做的事還是有限,傳統理專的效益仍高、成本仍低,怎麼看都比較划算,有時候還被調侃為「最便宜的機器人」;短期無須擔心位置被搶,長期而言,收費更低、更有紀律的機器人理專還能擺脫傳統理專「追高殺低」的人性弱點,大大降低風險;人情味略顯不足是唯一的缺點,但應該能用「說個笑話、唱條歌、跳個舞以娛佳賓」來克服,未來真的是機器人理專的天下了。
理專和機器人,合作無間
機器人理財的新創公司繼Betterment和Wealthfront之後,又有Personal Capital、Future Advisor、Kensho、Kuchi…等(附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它們打著「差別化」的旗號,為財富經理人提供白牌服務,以及更多客製化解決方案,期能迅速搶佔市場。BI情報的《機器人理專報告》指出,大型財富管理公司都已接受這類科技,卯起來的話,技術絕對不會輸給這些新創公司,已相繼推出自家的機器人理專; 該報告另有兩大發現 : (1)原本就有投資的人士,約有49%能夠接受機器人理專,而目前沒有投資,但未來會選擇交給機器人理專的資產,估計不到1%;(2)「永續投資」將成為機器人理專的一個利基市場。這類注重企業對環境、社會責任,及治理元素的資產管理既耗時又複雜,費用往往高達1%,但是電腦操盤的自動化服務費用低廉,通常只在0.3~0.5%。根據全球永續投資聯盟(GSIA),2014年全球管理資產總額為74兆美元,其中永續投資為21.4兆美元,占28%。
著眼於數位化發展的趨勢對未來資產管理產業的影響,安本資產管理於去年併購了英國的Parmenion Capital LLP(2015年歐洲 FinTech 50其中一家公司),透過與獨立理財顧問(IFA)、銀行、保險公司等企業合作,為投資理財顧問提供機器人服務(Robo for advisors)。這項技術也可以考慮運用在一般投資人的理財規畫上,能夠吸引線上投資理財的客群。瑞士信貸Quill平台讓20人HOLT研究團隊的報告訂戶從1,500家激增至5,000家。
雖然機器人可以提供專業的投資諮詢,但是讓機器人理財未來真正能夠蓬勃發展並普及化的因素還是「人」。機器人理財並非要消滅理專,而是透過精算協助顧客交叉分析自己的投資風險,以及運用強大的邏輯能力,分析處理超過2萬檔的基金大數據資料庫,協助理財顧問將機器人推薦的資產配置、投資模組,進一步與投資人分析,因此,最後仍是由理財顧問親自篩選、把關,給顧客完整的投資方案。這種「高效率、低成本」的營運模式,在國外已逐漸被認可,這也會是未來台灣基金市場要走的方向。
金融法規,綁手綁腳
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2016年1月的記者會中曾表示,機器人理財顧問在今年不會開放,目前也還沒有金融業者有意引進。機器人理財顧問以及無人純網銀的開放,勢必會衝擊到金融業的就業機會,也形成開放機器人理財顧問服務的壓力。目前仍無法處理資產及投資組合複雜且具高變動性的金融需求,因此對傳統理財顧問的高端市場而言,機器人理財不但不會造成威脅,還可能成為理財顧問的輔助工具,提供顧客更全面的財富管理服務。但機器人理財顧問是一股沛然莫之能禦的趨勢,而台灣的金融法規卻是大小事都管,而且是正面表列,「沒有寫可以做的,都不能去做!」;因此,台灣業者必須像新加坡或英國那樣設計區塊鏈的沙盒實驗區(Fintech Sandbox)來測試創新,否則一做就觸法,動則得咎。
隨著科技的發展及Bank3.0時代來臨,數位金融機器人服務已經開始出現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以台灣為例,第一銀行永春分行係台灣首家採用遠程視訊櫃員機VTM服務顧客的分行;玉山銀行數位旗艦分行已正式開業,提供顧客線上線下(O2O)無接縫金融服務,金融機器人「小i」也首次登場亮相;其他業者如台新銀行、華南銀行和國泰人壽也都在積極籌建計畫引進機器人「pepper」來接待顧客,預計今年有數十家數位分行開幕,民眾可享24小時數位金融服務的便利。金融傳統分行不會消失,但是需要轉型,新的數位分行人數不會減少,但是簡單的工作將跑到行動裝置上或是網路上,分行主要處理的業務將轉向比較複雜的、高附加價值的業務,例如財富管理、企業籌資聯貸…等,以後分行主要角色將轉向接受顧客的金融咨詢及O2O的核心業務。
雖然金融科技(Fintech)如火如荼地展開,台灣金融業紛紛宣稱搶進,但實際上並不積極,擁有的專利數更是寥寥可數,第一名的國泰世華銀行僅11件,其次,中國信託集團僅6件、聯合信用卡中心僅4件、而八大公股行庫則是全數掛零;倒是非金融業(Non-bank)反而顯得較為積極,以資訊業及通路業最多,第一名的台灣中華電信有44件,其次,喬美國際網路公司有39件、三竹資訊有30件、而統一和全家便利商店分別有28件和17件;外資則以樂天、雅虎分別以73件和48件分占全體的第一、二名;中資則是阿里巴巴的41件一枝獨秀。
捲起千堆雪,鹿死誰手
在殘酷的職場上,凡是無法在老闆面前拿出實力者都可能被電腦取代,當金融理財透過科技趨向智慧化的同時,也代表許多原本要由人力完成的工作,可能會被機器所取代。花旗集團(Citigroup)在最新的一份報告中就警告,隨著銀行日常業務的自動化發展,在2015年至2025年期間,銀行可能會有30%的就業崗位消失。根據《財富》網站報導,蘇格蘭皇家銀行集團(RBS)為了減少支出,預計自2016年下半年起,也將藉由「機器人投資顧問」回答部份顧客的各種銀行業務問題,目前暫定會先以低於25萬英鎊(約1,180萬台幣)的業務為主,但已預期將會影響550個投資顧問的職位;Fintech可說是矽谷的新寵,但卻是華爾街的噩夢。
臉書(Facebook)的札克柏格計畫「自己打造一個AI小幫手,讓工作與生活更順暢」作為2016年之自我挑戰;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擔心:「人工智慧有朝一日將超越人類智慧,有可能使人滅絕!」;MIT教授Rodney Brooks預估:「機器人應用成熟後,會成為各地股市要角;至少可取代分析師,自動撰寫金融研究報告,使分析師空出時間處理更有附加價值的事物」。看來,這波捲起千堆雪的金融科技浪潮,將會顛覆整個金融業的生態,鹿死誰手只有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