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時期以「紅」為貴,重視釉裡紅器的開發與製作,但因青花瓷器的需求仍在,所以二者並行燒製,成為當時的主要品類,在器型與紋飾上呈現相同的時代風格。
此件大碗的口沿朝外撇開為敞口狀,器壁向下傾斜並且逐漸收窄,碗底圓收,其下具有圈足,它的胎體白中帶灰,釉色乳濁微泛灰青,都與上期介紹的青花雲龍紋碗接近,然而紋飾顏色暗紅,則是以銅為著色劑繪畫的釉裡紅紋樣。
碗的外表繪畫四層紋飾,口沿下方勾勒一圈弦紋為邊框,框內環繞帶狀蓮花紋,蓮紋之下以平行弦紋為分界,腹部繪畫纏枝牡丹,牡丹之下順著圓緩收束的器底排列壼門紋邊框,框內填飾靈芝紋,足墻則以卷草紋為飾。
纏枝牡丹的花朵體型最大,以側面或俯視的型態穿插排列,長條形的枝梗環繞花朵周邊,分岔的枝條反向曲繞,將花朵串成連續的圖案。每個花朵都用細筆勾勒輪廓,再於內部填色,花瓣邊緣刻意留白,來突顯層層疊疊的花形,枝梗粗細相間,葉片大而飽滿,都是從元代傳承下來的繪畫技法。
類似的釉裡紅碗亦可見於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的出土物中,其他重要館藏如北京故宮及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洪武瓷器裡,也可看到葉片碩大、瓣緣留白的花卉紋樣,呈現洪武時期的共同特色。
明洪武 釉裡紅纏枝牡丹紋大碗
直徑23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