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5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從 SWOT蛻變成 SOAR

資訊的取得已不是問題,考驗的是企劃人員如何在巨量資訊(Big Data)中,運用分析3.0的技巧,理出各種經營策略的頭緒來。例如利用「政府法令及產業政策、市場規模及目標對象、消費者的習慣與需求、競爭對手、上游供應商、下游顧客、產品利益、行銷溝通、品牌定位」等訊息,就可歸納出外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及內部自我的強項和弱項,再訂出「前進、暫緩、改善和撤退」的經營策略,這就是所謂的「SWOT分析」。

 

SWOT過於籠統,無法創新

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道斯矩陣(TOWS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經常被用於企業經營策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肯恩.安德魯(Ken Andrew)將其發展成SWOT分析,包括企業的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及環境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因此,SWOT實際上是將對企業內外部條件各方面內容進行歸納,進而分析組織的優劣勢、面臨的機會和威脅的一種方法,可以幫助企業把資源和行動聚集在自己的強項和有最多機會的地方; 即使30多年後的現在,在各種策略規劃報告內,還可以看到SWOT的影子。

SWOT分析法相當簡便實用,一般人只要套套邏輯(tautology),就可說得頭頭是道;但因過於籠統,如果沒有具體指標,很容易產生主觀臆斷,只能導出普通的策略,無法創新;甚至會產生一窩蜂現象,失去競爭優勢,錯失良機。以前的企業可能比較關注成本、質量、交期;現在的企業可能更強調組織流程與變革。SWOT沒有考慮到企業改變現狀的主動性和可能性,企業是可以通過尋找新的資源來創造企業所需要的優勢,並靠領導人和高階經理人苦思過去無法達成的經營策略和企業目標;ZARA採垂直整合的不外包策略達到「同中求異」的目標就是一例,有創意的企業是不會自限在SWOT的框框內的。

SWOT分析法的缺失開始逐一浮現,引起有識之士的搶救意識,有人提出史考特原則(Strategy、Culture、Organization、Team、Timing;簡稱SCOTT),認為經營策略的範圍至少要考慮到策略、文化、組織、團隊和時機等;麥克.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五力分析(供應商的議價能力、購買者的議價能力、潛在競爭者的進入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現有業者者的競爭能力),認為這五種力量的組合變化最終會影響到行業的潛在利潤。傑克.史塔洛(Jacki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 Hinrichs)乾脆就直接喊 : 「SOAR,Don't SWOT!」。

從SWOT蛻變成SOAR

傑克.史塔洛(Jacki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 Hinrichs)兩個人可說已把SWOT分析法摸透了,它是從上到下的組織層級,以分析(Analysis)為技術導向,有一個分散能量的計畫(Plan),只聚焦在弱項和威脅上面,且只注意預算與實際的差異,採逐步改善的應變方式,僅能得到較好的利益;從附表一可看出SWOT和SOAR比較後的差異。

傑克.史塔洛(Jacki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 Hinrichs)兩個人所提出的SOAR翱翔距陣則展現出各層級都有投入的全員皆兵架式,以知行合一的行動(Approach)為技術導向,有一個能創造能量的行動方案(Action),像被灌能充電一樣,不只坐而言,還能起而行;只聚焦在強項和機會的正能量上,且注重結果並以成敗論英雄,採無中生有的應變方式進行創新和突破,期能得到最好的利益。顯然,把「vs.」改為「+」,從SWOT到SOAR才是正途,同時要記取教訓,不要讓弱項和威脅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用5i 貫徹SOAR

傑克.史塔洛(Jacki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 Hinrichs)將SOAR翱翔距陣進行二維分析,橫軸分內部和外部,縱軸分現在和未來,交叉成四個區塊,分別為Strengths(強項)、Opportunities(機會)、Aspirations(渴望)和Results(結果);每個區塊各有三題大哉問如附表二。任何人只要依樣畫葫蘆,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SOAR不愧是展翅高飛的經營策略!

約翰.德瑞(John Deere)從2003年起就啟用SOAR迄今;當一個SOAR流程完成之後,他發現員工的能量大增且極願去落實各種計劃;而參與者會知道組織做了什麼以及為何要做的理由,同時也知道未來的方向在那兒以及該做什麼和如何達成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他們清楚地知道對整體的成功做了多少的貢獻。甚至有人驕傲地說:「如果我們找不到一條出路?我們也會創造出一條來!」(We will either find a way, or make one)。

SOAR迷用來貫徹SOAR的成功經驗,可歸納出下列五個「i」來:

1 好的開始>initiate

我們該如何一起工作?先創造一個唯成果是問的工作環境,再看看如何協作,圖一個好的開始。

2 大哉問>inquire

我們的強項和機會是什麼?內部挖掘強項,外部掌握機會,先把關鍵資源穩住,聚焦在正能量,避免負能量的牽絆。

3 想像力>imagine

先有願景、價值觀和使命感的共識,再提出對未來的期望;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想得大。

4 創新力>innovate

針對渴望,將策略和戰術整合成一套完整創新的規劃。

5 執行力>implement

不斷改善,止於至善;透過執行力達成結果。

展翅高飛吧!SOAR

很多企業只用直覺、經驗、理論做策略規劃,其實「策略」簡單地說就是在「做與不做」間作個選擇,一定要懂得取捨、徹底聚焦,創造別人無可取代的地位,在同業中是獨一無二的;什麼都做,包山包海的全方位策略等於沒有策略。

BCG矩陣提出「老狗、問題、明星、金牛」的產品概念及「Divest、Built、Hold、Harvest」的策略選擇;波特則用五力分析歸納出「低成本、差異化、集中化」三種策略,幾乎成為各企業奉行的圭臬。

金偉燦(W. Chan Kim)和莫伯尼(Renee Mauborgne)提出的「藍海策略」協助大家脫離腥風血雨的紅色海洋;納許對賽局理論的你死我活的零和遊戲加以演繹,試圖協助大家脫離囚犯困境;羅伯.柯普朗(Robert S. Kaplan)繼平衡計分卡之後,再提出策略地圖供大家按圖索驥;傑克.史塔洛(Jackie Stavros)和吉娜.海利奇(Gina Hinrichs)回歸基本面,把SWOT改為SOAR,協助大家展翅高飛 !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