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5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財務報表不再是無字天書!

其實從生活、工作到投資,處處都得用上數字,在商業世界裡,數字尤其重要;數字會說話,所以是很好的說服工具,若能看出數字背後的意義,數字會變黃金。數字像是儀錶板,可以指引方向和預測未來;數字也像是體檢表,是行動的結果和評量的工具;行家的經驗談:「對數字有感的人薪資比一般人多三成,而對數字無感的人失業率是一般人的兩倍!」。

數字力就是決勝力

哈佛商學院新生一入學就被指定閱讀《如何不迷失在數字中》(How to avoid getting lose in number),目的就是要對數字有一定的敏感度!在職場上勝出的人,通常對數字都很有一套,或具有「數字感」;他們會用數字去思考問題、表現經過整理的論點、訂定事情的先後順序、推敲隱含在數字背後的故事和說服決策者。「數字力」成為各級主管必備的能力,具體一點地說,就是要在心中對於數字所反映出來的真實,依據自己的專業與經驗,建立起一套評斷的標準,然後據以做出行動;把目標與現實用數字表達,就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所以有人說:「數字力就是決勝力」。

身為主管,必須體認數字的重要性、凡事都要附上數據與參考資料、評估或分析任何情況都試著將其數字化、養成計算「合計值」的習慣、試將所有目標都數據化、修正錯誤數字並追究原因、隨時掌握最新的數據;此外,主管還要隨時提醒自己:「數字是兩面刃」,數字固然是溝通與說服的利器,但是若遭惡意扭曲,則會成為欺詐的工具;許多企業弊案就是起因自竄改財報數字,試圖混淆視聽;《經濟學人》說:「這種現象就是釀成2008年金融風暴的禍首之一!」。

很多主管習慣僅憑感覺或直覺來計算投資報酬率和打員工考績,但直覺通常是錯的,感覺也很不可靠;唯有用數字管理才能不受錯覺的影響,隨時調整公司體質,漸次地達到業績目標。很多主管懂得如何管理人,卻不知如何管理金錢,而且不敢面對自己對於財務的恐懼感。一旦成為了主管,數字絕對是管理上的重要工具,唯有徹底熟悉商業財務知識,了解數字背後的意義,才能運用數字做好管理。王品的KPI制度的數字使員工對企業獲利充滿休戚與共的一體感,每周分紅一次,還能不誠惶誠恐、和顏悅色地面對顧客嗎?

財務報表不再是天書

職場人士最關心的是他所服務的公司值不值得賣命?股市人士最關心的是他所選定的公司值不值得投資?公司值不值得賣命?要看它的財務結構(健不健全?)和償債能力(會不會倒?);3公司值不值得投資?要看它的經營能力(會不會做生意?)和獲利能力(有沒有賺錢?);這些問題都可從四張主要的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和股東權益變動表)找到答案;也就是說財務報表可以評估企業過去的經營績效、衡量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和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財務報表是檢驗各個公司營運狀況的基本資料,台灣證券交易所規定所有上市上櫃公司都必須按時公告,資訊公開透明,其特性如下:

$資產負債表:永久的存量關係,重防禦,強調風險觀念,是一張體檢表;總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若各項資產均配置允當且管理良好且自有資本率>50%、每股淨值>10元,可大膽舉債經營而發揮財務槓桿效果。

$損益表:一時的流量關係,重攻擊,是一張成績單;營收是企業獲利的火車頭;會直接影響毛利、淨利和股價;也可看出企業的產業位置與產品競爭力。

$現金流量表:從期初和期末現金流量的變化,可得知本期現金流量之變化係來自三大活動即:營業活動、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

$股東權益變動表:表達會計期間內企業股東權益變化的情形,具有連結「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兩大報表的功能。

財報資訊是顯微鏡,也是望遠鏡;看懂財報不一定會贏,不懂財報很可能會輸 ! 各種報表交叉分析方能為用;財報資訊必須跨年度或與同業比較分析才更有價值。

會「加、減、乘、除」就可分析財務

企業管理是一項專業,財務則是共同的商業語言,最重要的比率都是以財務為基礎 ; 這些比率是人人都能運用的關鍵財務工具,它讓你管理真相,而不僅是計算數字。商場上所用到的數學,其實都不會很難,有專家說是不會超過國中數學程度;也有人認為甚至只要看懂阿拉伯數字和會加減乘除即可。

財務分析通常是針對企業的財務結構、償債能力、經營能力和獲利能力等四大類進行分析,其特性如下:

1)財務結構—負債比率(Debit ratio)即負債占資產比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而自有資本比率=1-負債比率;零負債經營或高財務槓桿就看各自的經營哲學。

2)償債能力—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一般水準>2;速動比率(Quick ratio)=(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一般水準>1。

3)經營能力—應收帳款週轉率(次)=銷貨淨額/應收款項餘額,平均收現日數=365 /應收帳款週轉率;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平均存貨,平均銷貨日數=365/存貨週轉率。

4)獲利能力—總資產報酬率(ROA)=稅後損益/平均資產總額,一般水準為1% ;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稅後損益/平均股東權益,一般水準為15%。

企業要使獲利最大化的方法,不外乎增加收入、控制成本和節約費用;增加收入最好的方式是從定價著手如:何時漲價/降價?如何為新產品定價?控制成本需兼顧品質,精通採購的三大絕招,找出經營高效率;還有各式各樣節約費用的方法……等。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把這些經營與數字視作「實學」,各級主管都必須努力學習。

我是個數字狂

各行各業「磨練經營感覺」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組織內的各個部門主管都要做成本控管;成本可以決定產品售價(成本+利潤=售價),而透過成本內容的分析,則有助於了解哪些項目成本過高或效率不彰。例如: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曾以「經理人的時薪×會議時數」計算會議的成本,藉以說明會議的召開必須有效率和具體成果,否則就是浪費人力與資源。部門主管還要能有效運用資金,使用金錢之前,要預測效果或效益如何?使用之後更要詳細確認。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大小事情都必以「損益計算」的方式來思考。

柯P是個數字狂,當台大醫師時是為2,000多個葉克膜患者分秒必爭,變成台北市長時是為300多萬個市民計較錙銖;馬英九也是個數字狂,本該為2,300萬的國民福祉打算盤,卻要求治安簡報的數據要精確到小數點;郭台銘更是個數字狂,每天為100多萬個嗷嗷待哺的員工的生計傷腦筋,一年創造好幾個兆元的營收。但願每個職場人士都對數字敏感,能破除數字魔障,財務報表不再是無字天書,會用「加、減、乘、除」做財務分析,很有自信地喊出:「我是個數字狂」。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