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7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人力短缺問題如何解?五大解方留住人才

2024年上半年在輝達(NVIDIA)、台積電(TSMC)的帶動下,全世界進入AI爆發成長的時代,相較新興科技的扶搖直上,攸關產業發展命脈的人才議題卻亮起紅燈,企業面臨人力不足的窘境。

 

以台灣地區來說,預估到2040年,台灣人才缺口將達到40、50萬人」,這些人才需求,除了產業急需的科技專業人才外,還包括無法完全由資訊數位工具取代的服務業人力。

Q1:什麼原因造成人才短缺?

1. 高齡少子化現象,人才稀缺現象難解

 

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即將在2025年達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同時,「生不如死」的現象導致人口負成長。企業除了引進外籍人才、積極布局東南亞,尋求人才的綠洲之外,多元運用人才及積極培訓員工,是企業解決人才不足問題的必要作為。

 

2. 理工人才不足,文法商人才過剩

 

理工人才供給減少,是科技產業的大挑戰;產官學界為了解決半導體產業人才不足的問題,在台灣的重點理工大學成立了半導體學院,但是每年數百位學生的養成速度,無法滿足產業用人的需求。

 

相較於理工人才的關注度,文法商科畢業生的工作機會與薪資則難望其項背,學用落差問題,助長薪酬的M型趨勢及上班族職涯發展的L型現象。

 

3. 人才往科技產業挪移趨勢明顯

 

半導體無疑是近年最火紅的產業,尤其在電動車及AI人工智慧的加持下,科技產業一片欣欣向榮,在營運前景看俏的預期下,上班族趨之若騖,人才迅速往科技產業集中。

 

依人力銀行的調查顯示,2024年畢業的新鮮人想投入的產業,以「資訊科技業」排名第一。同時,南台灣科技S廊道成形,在台積電及半導體中下游(製造及封測)擴大投資效應下,不僅刺激房地產大漲,更引發人才爭奪戰,南部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如臨大敵,除了招募作業受挫之外,更要面對人才流失的威脅。科技業的人才磁吸效應,加劇了傳統產業及中小企業的人才斷層,所有企業都必須審慎評估,研擬人力短缺的因應方案。

 

4. 人才國際化趨勢方興未艾

 

三年的新冠疫情延緩了人才國際化的腳步,在疫情結束後,台灣低薪的「推力」,加上海外高薪工作的「拉力」,讓人才國際化現象迅速被帶動,尤其台積電赴美國及日本設廠及台商全球布局的影響,更激勵了台灣人才國際化的意願。

 

5. 傳統工作價值觀崩解,網紅、外送、創業、理財成顯學

 

網路、社群及自媒體的發達,上班族不再以傳統工作模式為主軸,導致人才來源銳減,從事「非典型」就業人數呈現增加趨勢,顯現上班族青睞不受組織約束、自由度高的工作。

 

股市飆漲為上班族注入強心劑,投資致富的心態普遍存在上班族內心,大家積極追逐被動收入,不再依靠薪資所得;少年股神的成功故事,更讓年輕人興起遠離傳統職場,追逐「自我定義」的人生。年輕世代工作價值觀的改變,也讓人才市場的供給減少。

 

6. 中高齡勞動參與率低,人力資源未善加運用

 

依勞動部111年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55-59歲的勞參率為59.6%,低於鄰近國家日本的78%及韓國的76.4%,60-64歲的勞參率為39.6%,大幅落後日本的67.5%的及韓國的64.3%,65歲以上的勞參率為9.6%,較日本32.1%及韓國的37.3%也是望塵莫及。

 

職場中高齡歧視現象未能改善,讓資深有經驗的「高年級生」無用武之地,實在非常可惜。

 

7. 通膨助長高房價、高物價,躺平主義是人才市場的隱憂 

 

媒體報導2024年台灣房市在通膨及新青安政策的影響下,各地房地產持續飆漲,昔日「五子登科」的人生目標難以實現,因此,年輕上班族瀰漫在及時行樂、躺平主義的氛圍中,高物價已逐漸浸蝕上班族的工作意願。

 

上班族在多元價值觀、不肯屈就工作的情況下,「想工作,但認為無合適工作機會而未找工作」的怯志工作者,也為人才稀缺的現象增添變數。

 

8. 員工流動率居高不下,企業人力缺口擴大

 

依據人力銀行的分析,有八成的上班族有轉換工作舞台的打算,騎驢找馬、伺機而動的隱性求職者不在少數,許多企業面臨高離職率的壓力,尤其是餐飲、旅宿、批發、零售等服務業,既要面對人力缺口的難題,又飽受員工不穩定的困境。

Q2:企業如何解決人才不足問題?

❶數位化發展刻不容緩

 

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2024年6月21日表示,比人類能力高出1萬倍的超級人工智慧(ASI)將在10年內出現,大家可以想像AI發展的榮景,人類的價值必須靠「人機互動」來加值,企業與個人都要積極朝向數位化、自動化、智慧化的新工作模式邁進。 

 

❷致力核心業務,非核心工作簡化或委外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每2年評鑑各部會的員額,評核作業中會檢視單位人力是否聚焦核心業務,一般而言80%的人力應投入核心業務的推動與執行,非核心業務則盡量簡化、外包或是資訊化。

 

企業的人力運用有很大的檢討空間,組織因應人力稀缺的趨勢,及早針對工作任務、組織架構、人力編制、工作職掌、工作流程、資訊系統進行優化與檢討,一定能有效精簡人力。

 

❸延長退休年齡是時勢所趨

 

從《萬人退休理財大調查》顯示,民眾自身預估壽命平均為83.4歲,預期不會在65歲前退休者,高達40.6%,甚至有一成認為,要工作到71歲以上才能退休。

 

然而,民眾的認知,必須有企業的支持才能創造雙贏的結局,在人才稀缺的情況下,社會仍存在年齡歧視的現象,中高齡人士面臨就業的瓶頸,企業如能善用中高齡人力,預估可以增加百萬人力,能夠有效填補企業缺工,值得企業審慎思考。

❹引進國際人才是必然趨勢

 

國發會致力推動「強化人口及移民政策」,以達成 2030年40萬人的攬才目標,依政府統計,就業金卡核定人數逐年成長,目前核發已達1萬張,外籍專業人才至112年底約為4萬8千人,僑外生留台就業在113年3月底達到1萬7千名,政府為了補足人才缺口,將從「強化延攬國外專業人才」、「擴大吸引留用僑外生」、「留用中階技術移工」等三方面延攬國際人才。

 

未來已預見人力不足的窘境,加大從世界各國攬才的力道,企業必須建置聘僱國際人才的環境,未來公司裡可能有越南、馬來西亞、印尼、日本、韓國等國籍的員工,人才國際化是補充人力的未來趨勢,企業必須配合政府的政策預做準備。 

 

❺合理薪資及優質工作環境,強化人員穩定性

 

通膨造成物價高漲,上班族要在萬物皆漲的社會中安身立命愈來愈不容易,面對薪資調幅追不上物價的現象,企業沒有「調不調薪」的選項,只有「調多少」的考量,薪資PR值需達到75(100人中,薪資超過75人)才有競爭力,企業可以少用人,但不能薪水低。

 

除了薪資合理之外,工作環境及混合多元上班模式是職場的趨勢,如果想要在人才稀缺的時代裡,有效招募及留任員工,這兩個必要條件,均必須與時俱進。

 

人力不足、人才稀缺是經濟發展及企業營運最大的危機,在無可逆轉的趨勢下,藉由科技工具及多元人才的運用,能讓人力資源轉危為安,產官學界須通力合作,才能及時拆除這顆已點燃引信的超級炸彈。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