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 玉羊〈正面〉
一、以羊納吉—玉羊
羊原產於西亞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作為一種題材被人們以繪畫、雕塑的方式加以表現,例如在新疆桑株的岩畫中就有描繪野生的大角羊。到了商代羊的形象則出現在作為國之重器的青銅器之上,最著名的要數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湖南寧鄉發現的四羊方尊。而後,刀、匕及青銅牌飾中也均有羊的形象。到了漢代,羊更是頻繁出現在各類文物及畫像之中,這可能與羊兼具吉祥的意義相關,在漢代流行的緯書《春秋題詞》中就這樣記載:「羊者,祥也,合三而生以養王也。」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可以發現在西漢中山靖王墓中出土了精美的青銅羊燈;此一時期銅洗和銅鏡中鑄刻的「大吉羊(祥)」文字;山東淄博張莊東漢畫像石墓門楣上裝飾的羊頭;以及在北京故宮收藏了有明確記年並由孫仲喬雕刻的石羊。這些都表現出漢代人以羊納吉的思想。
震旦博物館此次展覽中也展出了漢代的一件玉羊(圖1),這件玉羊從材質來看雖然整體白化,但表面溫潤瑩華,具有很好的光澤度。根據西方學者的實驗成果得知,這樣的白化現象可能是雕琢完成之後進行火燒所致。而玉羊表面的黑色沉積則可能是埋藏時附著的泥土及黑色有機質導致。玉羊的姿勢為俯臥,身體及頭部被規範的限制在一個長方體之內,這可能是玉工依料施工的設計結果,類似形態的漢代玉羊北京故宮博物院亦有收藏。玉羊的細部雕琢入微,用長陰刻線和短平行線簡潔而生動的勾勒出五官及腿部肌肉(圖2),可謂是同時期圓雕動物中十分精彩的一件作品。
▲漢代 玉握猪〈一對〉 ▲漢代 玉豬
二、以豬守富—玉握豬
在漢代如果說羊代表了吉祥,那麼豬就是財富的象徵。在漢代的玉器門類中,握豬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喪葬明器。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在死者手中擺放物品的習俗,這些物品有玉器、動物骨牙等,但是相對而言沒有得到廣泛的普及。到了商代及西周時期,玉握開始逐漸代替動物骨牙慢慢成為主流,但其形制並不唯一,多見各式碎玉片的組合。至漢代則出現了以「握豬」為主的喪葬習俗。「握豬」顧名思義本身是豬的形象,其使用的方式是握於往生者的兩手之中,但是由於死者身份地位的等級差別,握豬的材質也有分別,一般來說玉制的握豬相對於其他石質的握豬而言更加高貴。那麼在漢代為甚麼死者需要手中握豬而後入葬呢?這和當時人們的財富觀有一定的聯繫,在漢代豬是財富的重要象徵,豬也是一個富足家庭中所必備的家畜。因此漢字「家」中的「豕」就是豬的象形文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次動物玉雕展中展出了漢代玉握豬一對(圖3)。由於要貼合人的手形,故握豬均呈圓柱體,工匠使用砣具結合解玉砂用古樸簡潔的線條勾勒出豬的鼻吻、向後的大耳等典型特徵,這種藝術表現方式就是後世俗稱的「漢八刀」。握豬除了有明晰的風格之外,其設計還要符合手握的實用需求,因為人死後手部沒有力量,如果只是將貼合手形的握豬放置在手中的話,在入葬的各項儀式中,特別是那些牽涉到遺體的搬動環節,握豬容易滑落。基於這樣的原因,握豬在鼻吻下部及尾巴的下部還會特意雕鑿出細微的小孔,這些小孔可以穿線綁系,起到將握豬固定在死者手中的作用。類似的成對握豬亦見於江蘇揚州楊壽寶女墩104號墓中。除了喪葬用的玉握豬之外,在漢代還有較為寫實的玉豬,這類器物不作為手中的手握所使用,而是作為隨葬器物下葬。例如此次展出的這一件漢代玉豬(圖4),整體渾圓,較好的反應出豬憨厚肥碩的形體,類似的造型在西安南郊山門口漢墓中亦有出土。
漢代動物題材的圓雕玉器豐富多彩,今天我們在博物館內欣賞它們的藝術之美同時也能透過這小小的物件,瞭解到當時人們的美好追求以及對幸福生活的種種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