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9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一件玉帶鉤的前世今生 淺談震旦博物館藏戰國獸首玉帶鉤(三)

震旦博物館藏 戰國獸首玉帶鉤震旦博物館藏 戰國獸首玉帶鉤

淺談震旦博物館藏戰國獸首玉帶鉤(三)

上一期我們向大家介紹了戰國帶鉤的造型分類和功能,使各位對帶鉤這一古代實用器有了大致的瞭解。同時在這一基礎上又著重針對震旦博物館藏獸首玉帶鉤的獨特造型和設計巧思進行了分析。本期文章會分析其自身特徵中隱含的地域資訊,探尋這一流傳了千年之久器物的原生之地。

一、造型與地域屬性

首先從器物的造型資訊入手。造型除了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之外,同時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經常可以發現某一種造型的器物僅僅在特定的區域內得以流行。因此,觀察器物造型特徵並將其同出土實物進行對比是判斷地域屬性的關鍵所在。根據以上對獸首帶鉤的造型分析,我們得知其為流行於戰國中晚期的長牌形帶鉤。如果長牌形帶鉤分佈的區域比較明確,則可以推斷出獸首帶鉤的地域屬性。根據王仁湘先生的研究,長牌形帶鉤大致有兩個較為集中的分佈區域:一是楚墓中發現較多;二是三晉及周都地區,此外戰國秦墓、韓墓中僅有個別出土。所以,如果單一從造型特徵入手,我們可以鎖定獸首玉帶鉤原先的出土地可能為楚地或周都三晉等中原地區。

圖1_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戰國早期十六節龍鳳形玉飾。圖1_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戰國早期十六節龍鳳形玉飾。

二、工藝與地域屬性

其次可以從製作工藝方面入手。在技術交流相對緩慢的戰國時期,一種工藝從誕生到全國範圍的流行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或者根本無法流行全國而僅限於地區內部發展。因此器物的製作技法也是判斷其地域屬性的一條線索,如果獸首玉帶鉤體現出的某種加工工藝具有地域性特色,那麼我們同樣可以在工藝層面上推導出其原先的出土區域。獸首玉帶鉤上最具有特色的工藝無疑是那個懸有獸面的活環。玉器中使用鏈環的技術可以追溯至晚商時期江西省新幹大洋洲墓葬出土的一件玉羽人,這件玉羽人頭部雕琢三個相互套嵌的鏈環,鏈環活動的範圍較為有限。至春秋時期則出現了活動較為靈活的鏈環,如江蘇省吳縣通安嚴山王陵出土的一件拱形玉飾,其左側就雕琢一個活環。縱觀戰國至兩漢的玉器,活環也不是一種常見的裝飾技法,這大概和它的製作難度相關。因此可能只有部分地區的工匠掌握此項技術。目前大致可知戰國至西漢時期裝飾活環的玉器發現共計十二件(圖一),透過對它們的統計,可得知活環加工工藝到戰國至西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從形制上來看又可細分為兩大類:一是活環附著於器物之上,起一定的裝飾效果,通常為圓環,偶有裝飾扭絲紋(圖二);二是活環附著於器物的兩個部分之間,起連接效果,通常鏈環的橫截面呈方形(圖三)。總體來看兩種技法雖形制上有所差異,但其去料掏空成環的基本工法則存在一定共通性。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種形制其對工法的要求更為考究,經常會採用「一體成型」的雕琢技法,震旦博物館收藏的這件玉帶鉤即是此種情況。從這些出土活環玉器的統計中,我們還可以歸納出帶有活環裝飾玉器的分佈範圍,大致集中在楚地及周都地區。就排出了三晉地區。

圖2_江蘇省徐州市火山劉和墓出土玉鋪首圖2_江蘇省徐州市火山劉和墓出土玉鋪首

以上我們透過對這件帶鉤造型和工藝的深度分析,可以初步得出帶鉤原產地可能為楚地或者周都,下一期我們會透過對其紋飾分析,更加精準的定位其可能的原生之地。

圖3_山西侯馬市西高祭祀遺址779號坑出土戰國早期龍形玉佩圖3_山西侯馬市西高祭祀遺址779號坑出土戰國早期龍形玉佩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