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世代的人敢花錢去享受科技,把世界和改變放在口袋裡;拿起手機、平板電腦,輕輕一滑就可連上全世界。科技正以超乎你我想像的速度和方式,改變大家的生活與學習型態。
手指輕滑,就能跟哈佛學生上一樣的熱門課程;任何題材只要想學,YouTube或優酷網上多的是專家、老師;免費合作工作軟體,還能把個人創作分享到全世界。這是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也是個千變萬化的時代,最重要的是要能「把變化帶來的挑戰視同機會」,還要能運用「自習能力」去建立「瞬時競爭優勢」,同時能跨出舒適圈,以勇於改變的心態去適應新環境和學習新技術;若能抱定「終身學習」的精神,那麼就可以年年唱:〈今年一定會好過〉;「跨、變、快」是分別溫拿(winner)或魯蛇(loser)的三字訣,要領是「能跨、敢變還要夠快」!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沈迷於虛擬世界早已不是新聞;臨睡前,依依不捨地放下手機,失落感會讓人久久不能入睡;一起床,馬上打開手機猛滑,幾乎已取代對父母的昏定晨省;醒著的時候,整天一機在手,打車、支付和線上購物,食衣住行育樂樣樣行。有時候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三機齊開,一心多用,一眼多螢,低頭行進,長時間近距離黏著3C,每日超過9小時,把身體和眼睛都搞壞了。
沒有手機還能活嗎?
世界各地的網民會各自利用自己熟悉鐘愛的Facebook、YouTube、微信、新浪微博、Twitter、Instagram、Linkedin…等社群軟體建立人脈關係;利用Messenger、WhatsApp、LINE、騰訊QQ、Snapchat…等即時通信軟體互通有無;這些工具一旦上癮,因係持續性的片段注意力,使用人會變笨和憂鬱;常查看應用程式比起最少使用者,產生憂鬱傾向高出2.7倍。
有人歸納出滑世代的十大症候群:已讀不回、到處打卡、被詐騙、手機指、交通意外、五十肩、不會寫字、變相加班、人際關係差等;話雖如此,網民仍樂於利用智慧手機經營群組、拍照錄影、看影音、聽音樂、玩遊戲等;一半以上的網民每天會花2~5小時在線上,屬中度使用者;有約三成的網民每天會花5小時以上在線上,屬重度使用者;有人笑稱WIFI已成為陽光、空氣與水以外的第四大生命要素;令人不得不懷疑:「現代人沒有手機還能活嗎?」。
在某「科技發展與智慧生活」的座談會上,曾有學生提出提議:「上課時滑手機的學生很多,老師很難制止,嚴重影響上課品質與氣氛;而且科技已阻礙人性,很多人因沉迷滑手機,濫用網路訊息,反而干擾他們分辨真實訊息;因此建議應制定「無手機日」,1年有1天讓學生不帶手機入校園。」沒想到竟獲得台下學生的滿堂彩。倡導「無手機日」並不是全面禁止不要用手機,而是像「無車日」一樣,屬於宣導性質,提醒學生不要過度濫用手機,被手機綁架;「無手機日」象徵學生的自我反省,但正向鼓勵「如何使用手機」,手機也能變成教學工具,快速掌握資訊。
親友聚餐的場合常見一桌人都在用Line交談的荒謬現象,難怪有人感慨:「世上最遠的距離是你在我眼前,卻在低頭滑手機!」。以前的學生是低頭思便當,現在的學生是低頭滑手機。「低頭族」幾乎已成了各種重要集會場所、學校上課、培訓研討……等的天敵,大家都束手無策;頂新集團的培訓教室採取的手段是每堂課前要求學員,主動把手機置於一格一格的壓克力櫃(暱稱為養機場)中列管,曾引起很大的反彈!
但「學員把手機放到養機場」可用肢體語言解釋為:「老師!我們是誠心誠意要百分百專心來聽你的」,難怪頂新集團的培訓效果奇佳!看來各會議室、教室、甚至餐廳的每個房間等都應該要有此裝備,讓與會者就座前能自動「繳械」;「養機場」可說是滑世代低頭族的天敵了。
培養閱讀習慣 做好知識管理
搭捷運,八成以上乘客都在滑手機;打開電視,有兩百多台頻道可選擇;連上網路,就能同步收看各國影集。當選擇愈來愈多、時間愈來愈少,大家還有時間讀書嗎?聽說半數以上的德國人有每周看一本書的好習慣;而比爾‧蓋茲認同富蘭克林的「1小時原則」,每天讀書一小時,每周五小時就可讀完一本書,一年可讀50本書。
台灣地區「智慧老人讀書會」網站一口氣開了52本書的書單,並把它們串聯成一篇文章,每周一本,一年可讀52本;這個有趣的創意吸引了年輕人的注意和興趣,在FB上用直播方式,完成了「2017年讀書A計劃」。
此模式獲得認同,智慧老人正準備重出江湖,即將推出最精緻版的「2019年讀書B計劃」;這可能是目前最有組織和系統的讀書會,目的在鼓勵滑世代利用手機養成閱讀習慣,吸收最新知識,強化創新能力;大家又可在FB或YouTube上聽到「一周一書,永不服輸」和「一周一冊」的琅琅讀書聲了!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即預言:「知識將取代土地、勞動、資本與機器設備,成為最重要的生產因素。」1990年,知識管理的觀念結合網際網路建構入口網站、資料庫以及應用電腦軟體系統等工具,成為組織累積知識財富,創造更多競爭力的新世紀利器;1996年,世界經合組織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將知識經濟定義為建立在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之上的經濟。
資訊爆炸時代,每年大數據的數量都會以50%的速率快速成長(平均每分鐘2億封E mail、FB有240萬則貼文、YouTube有72小時影片、Instagram有22萬張新照片);日本暢銷財經女作家勝間和代認為人真正需要的資訊只有1%;在「數據→資訊→知識→智慧」的流程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重要,成吉思汗認為意志力比智慧重要,蘇格拉底則認為了解自己就是智慧的開端;希望滑世代能拼命滑出「智慧」來。
滑世代走了 萬能小機器人來了
在5G的時代,智能物聯網(AIoT)、大數據(Big Data)、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終端設備(Devices)、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金融科技(FinTech)、電競遊戲(Gamification)和保健科技(HealthTech)等新科技都已成熟且層出不窮,一台精緻可愛的「萬能小機器人」橫空出世,它具有超級電腦、千里眼、順風耳、會多國語言、多愁善感、能歌善舞、可自主深度學習、願代勞一切;它是導師、教練、經理人,也可兼差作療癒情人。
各世代間的衝突、鴻溝、擠壓等現象難免,若能聽進美國政治家Adlai Stevenson所說的話:「某個世代看來荒謬絕倫的事,往往是另一個世代看來智慧無雙的表現。」就能達到「五代同堂」共存、共容、共榮、共融、共好的美麗新世界。現在是每個人一支智慧手機,不久的將來,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台可當手機用的「萬能小機器人」;到時候打電話,只要開口用「說」的就可以,不要再用手「滑」了!香港首富李嘉誠用這句話勉勵大家:「給自己機會,堅持自己的夢想」,總有一天會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