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發展快速,一轉眼已進入「後工業時代」。所謂的後工業時代,主要強調的是在經濟的發展上,不再以講求效率的工業生產為主,而是開始重視生活的品質、環境的保護、人文的教化以及教育的改革等。
簡單來講,後工業化時代就是以理想取代了現實;原來現實裡面講的就是效率與發展,讓人人有機會致富,但是在後工業時代中,我們講的是理想與理念,想要創造更高的價值。
我個人認為,在所有的理想當中,最讓人感動的原因莫過於環境保護的理念。環境保護的理念之所以得到一呼百應的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經常說,「地球只有一個」,若是我們不能夠好好保護地球,等於是破壞了未來世代生存的空間。這是一件不符合倫理道德的事情,也是一件傷天害理的事情。
屋頂上的商機:太陽能發電板
因此,如果有一樣產品,它既能夠保持環境,又能夠增加生活便利,還能夠降低日常開銷的話,那麼這就是一個三全其美的產品,當然也是一個能夠獲利的產品。在大家腦海中,這件產品已經出現了,那就是在屋頂上裝太陽能發電板。安裝這個產品的好處很多,包含省電費、不污染環境、以家為發電中心,不用傳導、不浪費電力、生產的電力能自己用、多生產的電力,能夠儲備起來,供不時之需。
當然,這麼多的好處,讓這個綠色環保科技很快就成為商業的當紅炸子雞。環保加上省錢的概念,讓安裝太陽能發電板,很快在美國就成為一個流行的概念。因為安裝的戶數眾多,所以從2010年起到現在,屋頂太陽能發電板的安裝費用,已經降低了一半;吸引更多人把自家的屋頂,改換成小型發電廠。從2010年開始,在自家屋頂上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的戶數,有十倍的成長。
然而,這是不是說,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就是一個商機,是能夠獲取大量利潤的行業呢?表面上,的確如此,因為這是一個在環保理念與經濟效益上都很正確的產品。但是,為什麼只是表面上呢?因為,如果我們深究在自家屋頂上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的實際情況,我們就會發現:商業機會不可能純粹是理想上的,它也必須在現實上也要能夠有效。那麼,安裝太陽能板的實際情況又是如何呢?真的是想像中那麼理想嗎?
其實這個既環保,又省錢的理念,早在1979年,就在美國白宮的屋頂上落實了。當時美國的總統卡特是一位知名的自由派,已經展現他對於保護環境的決心,在白宮的屋頂上,裝設了太陽能發電板。不過,很遺憾,七年後,到了1986年,雷根總統把白宮上面的太陽能板全部拆掉了。不但如此,雷根總統甚至取消了所有太陽能發電的預算。
探究其原因在於,在美國推廣安裝太陽能板的實際例子中,雖然根據問卷調查結果,美國人非常喜歡在自家安裝太陽能發電板的概念,但是據統計,目前只有200萬家庭做了安裝,在全國的發電總量還不到1%。最主要的原因是用電習慣。屋頂的太陽能板能發電,能源的來源是太陽,但沒有人願意活在整天日照的地區。若是沒有固定而且長期的日照,太陽能所產生的電力,沒有辦法因應高峰時間的電力需求,至少不能穩定供電,而沒有人願意活在有可能隨時停電的生活中。
環保理念與現實考量
那麼既然這是一個人見人誇的環保概念,我們能不能透過政策的力量,增加人民在自家屋頂安裝太陽能板的意願呢?事實的確如此,美國許多州這麼做。加州州政府就規定,到了2020年,購買新屋,安裝太陽能板的家庭,可以免去30%的聯邦稅。同時,還制訂政策讓公家以零售價格,收購用戶自家所產生的多餘電力。這是不是很好呢?答案還是一樣「表面是」,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因政府補助的政策固然深具吸引力,但問題也發生在稅制的補助上。稅制的補助來自政策,尤其在美國這是州政府的決策。美國有50個州,各州對於補助的政策不同,態度也很不同。最嚴重的是,自家雖然生產太陽能電力,但這並不會使得一般住家在用電選擇上,不連接到電力公司。原因除了太陽能電力有可能不穩定外,我們也習慣於電力公司所提供的電力,不會真的因為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後,就過自給自足的日子。這麼一來,一個連鎖效應就出現了。
如果屋頂上安裝太陽能板的家庭,多餘的電力還可以賣回給電力公司的話,那麼電力公司的收益會減少,因而維持發電基礎設施的資源就減少。長此下去,電力公司為了維持基礎設施,只好漲電費,而這又會使的更多的家庭,為了避免電費漲價,改在自家安裝屋頂安裝太陽能板。誰都知道,電力公司收入不足,只好讓政府補貼。這是已經發生的事,但因為補貼涉及公平性的問題,所以去年就有堪薩斯司州與蒙太拿州,立法向自家發電的居民收費。
另一個問題就是安裝費的營運模式。安裝太陽能板是勞力密集的工作,推銷員必須家家戶戶進行說明與解釋。在一個人工其貴無比的地方,有時服務費用居然佔了安裝費的70%。這個比例直接就影響到幾家大的安裝公司,讓前景並不看好,股價從2016年開始下滑。
企業經營之追求理想與永續發展
這個環保與省錢的產品,獲利性並不如想像那麼大。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覺得,問題出在大家對於環境保護的理想太有信心了,卻不知道,真正養成我們生活的是「習慣」,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一點一滴所累積起來的習慣。這讓我不得不想起英國18世紀的哲學家,休謨(D. Hume)所說的:「決定我們心靈的,不是理性,而是習慣!」
在商業運營的過程中,永遠要注意,人在習慣下所堅持的,不是理想,而是現實。而企業所追求的營運模式不再只是追求商業利潤,而是在利潤及理想中找到平衡,從現實與理想間打造一個成功且尋求永續發展的企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