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帶來便利,也綁架了民眾的生活。現代人的生活完全被網路控制,一天沒有網路,生活好像失去了重心,更有不少人因沉迷於網路,身心健康出現問題,為此,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年六月中旬將「電玩遊戲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希望各地政府提出網路成癮因應對策。
每天一早一打開手機,各種Line或微信訊息滿天飛,「從看社群訊息,開始一天」,這是現代人的生活寫照。五花八門的網路世界令人沉迷,更成為現代人的生活重心。
網路愈發達也衍生了一些問題,在海外有愈來愈多的團體發現,智慧型手機上市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讓人們愈來愈疏離,即使最親近的家人、朋友,一整天也可能只透過網路交流。
網路成癮是一種「失控」的快樂
因為現代人過度依賴網路,以致於有些控制力不佳的青少年,因過度沉迷於網路而出現暴走的行徑。在精神科門診,經常看到父母強拖小孩求助醫師,這些小孩因沉迷於網路,出現情緒失控、暴怒等脫序行為。
台灣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精神部主任柯志鴻表示,在門診裡,看到許多青少年因沉迷網路搞得生活作息大亂,出現情緒失控、憂鬱、焦慮等症狀,必須強制就醫治療。對這些青少年來說,網路成癮是一種「失控」的快樂,它讓許多人在虛擬世界裡找到慰藉、找到快樂。
很多父母以為,網路是讓小孩成癮失控的原因,柯志鴻說,網路成癮並非由單一因素引起,它的原因錯綜複雜包含環境、家庭及社會結構,種種因素綜合起來,讓這些小孩想逃離真實世界,往網路世界發展。在虛擬世界裡,他們可以找到自信、快樂。
在精神科門診裡,因為被父母斷網而出現憂鬱、沮喪等行為,有些小孩甚至出現暴力行為。然而,究竟是無法上網而引發憂鬱症?還是因為憂鬱症才導致網路成癮?曾有研究指出,部分青少年網路成癮背後的因素,可能是憂鬱症。
根據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透過臨床觀察發現,確實有些青少年較容易被科技『綁架』,在網路成癮案例中,有30%是注意力不集中、30%有憂鬱症、30%有焦慮症。
曾有一位高中生跟她說:「你們可能會覺得我很可惡,但我的靈魂很寂寞,不讓我上網反而會得憂鬱症。」
該如何解脫沉迷網海之困
在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的時代,有愈來愈多青少年跟這位同學一樣,因無法脫網出現憂鬱、焦慮不安、失眠、拒學等症狀。柯志鴻強調,網路上癮已成為全世界各國重大的公共衛生議題,現在各國政府正想盡辦法防治青少年深陷網海。
有人會問,既然網海讓人行為脫序,目前有沒有什麼治療方法,讓他們脫離「網海」?答案是:沒有。柯志鴻坦言,從醫學角度看,網路上癮目前並沒有什麼特效藥,藥物只能緩解情緒,治標不治本。最好的方法就是陪伴。
網路成癮有輕重之分,輕微上癮像感冒一樣,有些人不用治療即可痊癒,有些人則需要接受治療,轉移注意力才能戒除網路。過度沉迷於網路的人,無法單靠藥物戒除,要讓他們戒除網路,必須抽絲剝繭,揪出他們迷網的原因,才能讓他們找回生活重心。
很多父母以為,沉迷於網路的小孩,只要就醫就可以完全戒除網路,甚至把醫師當成小孩的第三個父母,把小孩從網海裡拯救出來。面對父母的期待,柯志鴻只能苦笑說,親生父母都無法讓他們戒除網路了,只見幾次面的醫師怎麼可能讓他戒除。
醫師只是扮演傾聽者的角色,以導引的方式讓他們漸漸遠離網路。要戒除網路是一條相當漫長的路。柯志鴻說,最重要的是逐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機會讓他們能得到認同、找到自尊、跟自我實現,取代虛擬中的自我實現。
同理心在治療過程中扮演重要的一環。在治療過程中,要去體諒他們無法控制的過程。網路像食物一樣,不能絕食、只能節食,終極目標是要能學會自我管理,找到生活目標,在網路經驗和現實生活找到平衡點,善用網路工具增廣見聞,而不是一味沉迷於網路遊戲。
Check list—你或你家人有網路成癮嗎?
目前針對網路成癮還沒有既定的診斷準則,一份美國統計資料顯示,如果一個月上網時間超過144 小時,便可以被歸類為「不正常的行為」。美國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設定8項標準,只要符合其中5項,初步可認定,如果每週上網時間超過40小時,就更加確定是「網路成癮症」。
□1. 只專注於網路上的活動,即使離線仍想著上網的情形。
□2. 就算花了很多時間在線上仍無法得到滿足。
□3. 無法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
□4. 若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容易發脾氣且感到沮喪。
□5. 在網上所花費的時間比預期來得久。
□6. 為了上網,寧可喪失人際關係、工作或教育機會。
□7. 為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
□8. 為了逃避問題或釋放情緒而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