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花果紋」是將果實融入青花瓷器的紋飾中,不畫花果全株,只畫折取下來的部分花果,此一題材亦從元代即已開始,但是果實種類偏少,而且僅作為附屬性的紋樣,到了永樂時期,折枝花果紋已經是主紋和副紋皆可擔當的常見紋飾。本文選取扁壺、梅瓶、大罐、執壺及圓盤五種品類,說明此一時期折枝花果紋的設計。
一、扁壺折枝花果紋設計
永樂扁壺呈小圓口、短直頸及扁圓腹的形狀,頸部二側附加如意形雙耳,折枝花果紋位於扁圓形的腹部,作為全器的主紋。
例如圖一為明代永樂時期的青花扁壺,此器以青花為飾,口沿下方環繞圈紋,頸部一半留白、一半繪畫蕉葉紋,肩部披覆變形的壼門紋邊框,雙耳勾勒如意雲紋,腹部繪畫折枝荔枝紋,其下襯以海水波濤紋。
荔枝紋的主枝由右至左傾斜,五個荔枝分成二束垂懸於畫面中下方,荔枝表面施加較淺的鈷藍,以深濃的斑點表現果實成熟的狀態,細長的分枝往右上方延伸,寬長的葉片朝外舒展,其間點綴若干花朵和較小的果實,呈現枝繁葉茂、果實眾多的景象。
由於扁壺的腹部橫闊,折枝荔枝紋採左右橫斜的方式布局,利用寬長的葉片、深濃的鈷藍及眾多的分枝襯托下方的果實,是配合扁壺造型所做的設計。
二、梅瓶折枝花果紋設計
永樂梅瓶亦呈小圓口、短頸、聳肩、腹部深長之狀,折枝花果紋常以群體的形態出現,作為肩部副紋或腹部的主紋。
例如圖二為明代永樂時期的梅瓶,表面布滿青花紋飾。肩部勾勒如意雲頭紋邊框,框內框外皆以折枝花卉為飾。腹部繪畫多束折枝花果紋,近底部環繞壼門紋邊框內填折枝花卉及卷草紋樣。
由於梅瓶的腹部深長,且腹徑上寬下窄,折枝花果紋分為上下二排,以上下交錯的形態排列。花果紋的主枝從右下方或左下方往上延伸,左右分枝為「V」字形的結構,葉片往上伸展,襯托枇杷、葡萄、荔枝、櫻桃、石榴及桃子等果實。
類似的器物亦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典藏中,二者的紋飾題材與布局十分近似,是永樂時期的典型作品。
三、大罐折枝花果紋設計
永樂大罐的造型為大圓口、短頸、腹部圓闊、腰部以下漸收之狀,折枝花果紋大多位於腹部,作為全器的主要紋飾。
例如圖三為明代永樂時期的青花罐,凸脣下方勾勒一圈細弦紋,肩部披覆壼門紋邊框內填花卉紋,腹部平均排列四束折枝花果紋,近底部繪畫二層雲紋,以上下交錯的形式構成雙層紋樣。
由於大罐的腹部寬闊,折枝花果紋的枝條以「V」字形為基調往二側開展,熟成的果實居於中間,周邊點綴細小的分枝與花葉,運用枝繁葉茂、結實纍纍的景象呼應形狀飽滿的罐體。而其枝條纖細,葉片翻轉靈活,好像受到微風吹拂一般,為碩大的罐體增加一些活潑輕盈的美感。
四、執壺折枝花果紋設計
永樂執壺的壺身近似玉壺春瓶,敞口、束頸、墜腹、圈足,器身兩側各有長流和曲柄,長流與頸部之間連接雲形板,折枝花果紋即繪於腹部,作為全器的主紋。
例如圖四為明代永樂時期的執壺,口沿留白,頸部繪畫蕉葉紋和串枝蓮花,長流和曲柄分別以卷草紋及串枝靈芝紋為飾,雲形板上滿繪鈷藍,腹部二面各有一個菱花形邊框,框內繪畫折枝壽桃,框外繪畫帶狀花卉,近底部為壼門紋邊框,足墻環繞一圈卷草紋。
折枝壽桃的主枝由下向上曲繞,二個桃實以纖細的枝椏為界,分別朝上仰望或向下垂放,桃實的形狀碩大,表面用輕敷重染的方法讓鈷藍產生輕淺與濃重的變化,勾勒出桃實表面的紋理。
桃實周邊布滿分岔的枝葉和花朵,與框外的花卉彼此呼應。但因桃實位於壺腹最寬處,器壁外擴的弧度使桃實顯得更加立體,在繁密的布局中凸顯出主紋的地位。
五、圓盤折枝花果紋設計
永樂圓盤的口沿往外翻折,器壁以圓緩的弧度向下斜收,折枝花果紋可以單株形式繪於盤心,也可以群體的形式環繞在盤壁上。
例如圖五為明代永樂時期的青花盤,盤體外壁如圖所示,繪畫折枝白果、折枝櫻桃、折枝桃實、折枝荔枝、折枝葡萄及折枝石榴等六束折枝花果紋,每束花果紋以相等的距離環列一圈。
由於圓盤外壁的器面較窄,折枝花果紋的果實大多位於中間,枝葉往左右兩側伸展,運用勾轉靈巧的筆觸畫出傾斜側轉的枝葉,產生靈活生動的風格。
折枝花果紋與折枝花卉的主角雖然不同,但是表現手法卻頗為相近,將二者合併觀看時,更能感受永樂青花瓷的清新典雅。下期將以龍紋樣稿為題,介紹同一題材在各種造型上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