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圓璧呈「內圓外圓」之狀,表面布滿規律性的紋樣,來呼應簡潔的造型。(圖一) 一、傳統圓形式設計
傳統圓形式的玉璧,是指外廓呈圓形、內部透穿圓孔的形制,屬於最基本的玉璧樣式,表面雕琢規律性的紋樣,以配合簡潔的造型。
例如圖一為漢代的玉璧,此器以雙向管鑽法製作內孔,用單向管鑽法磨製外緣,由於內外邊廓皆以管具鑽磨而成,因此器形十分圓整,此種「內圓外圓」的狀態即是玉璧的傳統形式。
玉璧表面保留內外二圈邊框,框內布滿浮雕穀紋,此類穀紋以三對交叉的平行線紋定位,再用減地法琢製而成,每個穀紋皆與其周邊的穀紋連成一條直線,構成整齊的器面。
同一時期的圓形玉璧上還有蒲紋、蒲穀相疊紋及乳丁紋等紋飾,每種紋飾皆以單一紋樣、重複布局的形式布滿器表,圓整的輪廓與規律的紋飾構成傳統圓璧的特色。
璧面採藝術鏤空法透雕三個龍紋,使龍紋跳脫器型,呈現平面立體化的美感。(圖二) 二、璧面鏤空式設計
璧面鏤空式的玉璧,採用透雕技法將環形璧面雕琢為象生動物紋飾,是在純熟的藝術鏤空技法下所產生的形制。
例如圖二為漢代的玉璧,此器呈扁薄的圓形,內部透穿一個圓孔,「內圓外圓」的輪廓是玉璧的標準形制。但是環狀器面以圓管打孔和金屬線具拉切法去料,製作為三個首尾相接的螭龍紋,形成藝術鏤空璧的造型。
螭龍以三分法的型態平均分布,龍首由側面角度取象,翹鼻張口向後回轉,龍身起伏如波,長尾分成二束,一束向前彎轉於拱身之下,另外一束往後垂放,尾端上捲於後者的口內,四肢前後開展,左前肢攀住前者的後腿,其餘三足踩踏在尾毛或後者的頸背上,連成前後跟隨、纏繞相扣的緊密關係。
由於龍紋以凹弧面技法表現多視點的角度取象,藝術鏤空塑造出靈巧的勾轉,使龍紋形象從環形輪廓裡跳脫出來,活潑生動的效果正是鏤空璧的特色。
玉璧內部保留心料,透雕螭龍紋,屬於璧心鏤空的玉璧形制。(圖三) 三、璧心鏤空式設計
璧心鏤空式的玉璧,雖以大型管具鑽磨外廓,但是內部並不打孔,而是將心料部分保留下來,透雕為動物紋飾。
例如圖三為漢代的玉璧,此器分為內外二部分,外側為圓環狀,表面保留內外二圈邊框,框內雕琢階梯式連線乳丁紋,橫豎相接的勾連線紋由內向外逐級而降,以放射狀的型態布滿器表。
玉璧內側透雕螭龍,龍首翹鼻張口,居於上方,頸部和身軀彎轉為S形,尾巴朝上勾捲,四肢前後展開,以凹弧面技法呈現立體感,猶如螭龍在璧心處不斷踩踏以運轉圓璧一般,是璧心鏤空式玉璧所能產生的特殊效果。
此器以寬長的玉料製作,中間為圓璧,左右兩側為鳳鳥,形成對稱式的出廓璧。(圖四) 四、左右出廓式設計
漢代用來製作玉璧的材料多呈不規則狀,以大型管具鑽磨外廓時,往往會產生邊料,有些玉工保留邊料透雕螭龍或鳳鳥,作為玉璧外側的邊飾,如果邊料採對稱型態保留下來,就會成為左右對稱的出廓式設計。
例如圖四為漢代的玉璧,此器包含三部分,中間為圓環狀,內部透雕圓孔,表面保留內外二圈邊框,框內以蒲紋為飾。圓璧兩側分別雕琢一個鳳鳥,鳥首略小,冠羽上揚,頸部和身軀彎轉如S形,昂首挺胸面向外側,尾羽往下飄垂,以相同的姿態反向布局。
從鳳鳥和圓璧連接為一體的情況來看,此器是用一塊寬長的玉料製作而成的,中間部分規劃為圓璧,左右兩側透雕為大小相當的鳳鳥,造型與透穿孔皆符合「中軸平衡、左右對稱」的要求,可以作為組佩飾裡的玉珩來使用,是左右出廓式玉璧的特色。
漢代.龍紋「益壽」璧 圓璧上方保留玉料,透雕螭龍和「益壽」二字,成為寓意吉祥的文字璧。(圖五) 五、上方出廓式設計
漢代出廓璧的數量很多,除了有隨機性的出廓紋樣及對稱式的設計之外,還有一種體型龐大的出廓璧,以構圖繁複的龍鳳紋和吉祥文字作為圓璧上方的裝飾。
例如圖五為漢代的玉璧,此器分為上下二部分,下半部是直徑14.5公分的圓璧,器表保留內外二圈邊框,框內雕琢半球形的乳丁紋,每個乳丁皆與周邊的乳丁延伸為一條直線,鋪陳出整齊的器面。
圓璧上方保留邊料透雕螭龍,龍首位於左上角,昂首挺胸,四肢開展,橫跨在圓璧之上,表面淺琢凹線與弧面,呈現多視點取象的螭龍紋,使其具有平面立體化的效果。龍身中段轉化為抽象性的圖案,內部透雕「益壽」二字,成為寓意吉祥的文字璧,是漢代特有的類型。
漢代玉璧以傳統圓璧為基礎,運用嫻熟的鏤空技法和因料施工的概念,融入各種規律性的圖案、平面立體化的動物紋及吉祥文字,讓漢代玉璧呈現活潑典雅的風格。下期將以珩形玉飾為題,介紹漢代玉珩的形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