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當漢文化之動遇上館藏文物之靜
活動當日,博物館藝文廳佈置了「篆香」、「投壺」及「射禮」三塊中國傳統活動體驗區。篆香之道發展於唐,而到了宋則完全融入生活。觀眾們可以在這裏觀賞身著漢服的香道師打香篆,學習識香辨味;投壺區中,以一套還原度高的上古貴族嘉禮,讓體驗者親身感受上古的娛樂活動;射禮,是君子六藝之一,觀眾在此學習弓道相關的禮儀,學習如何拉弓瞄準,瞭解古時君子尚武的一面。在博物館內,活動組織者根據震旦博物館的展品特色和類型,在每一層都安排了身著漢服的專業導覽員,同時複刻古時生活場景,讓觀眾在博物館內可遊、可觀、可體驗,樂趣多多。
活動當天下午兩點正式開始,許多觀眾舉家前來。隨後,漢服導覽員帶著觀眾們逐層而上,一一講解每層精品文物並留出時間讓觀眾進行古文化情境互動。二樓的「手談」區吸引了不少棋文化愛好者,有些圍棋愛好者也上前小試身手,體驗一次難得的「古今對弈」;三樓的古琴彈奏讓大家在觀摩玉器藏品的同時,進一步感受到一份古韻雅致,彈奏古琴的表演者還為大家悉心講解古琴的文化和歷史;四樓的導覽員身著青花漢服,與展櫃中的青花瓷器交相輝映;五樓漢人姿態演示生動地活化了震旦博物館館藏「漢代玉人」;六樓的漢服展示表演中,所有穿著漢服的工作人員在專業解說下逐次出場,不同的漢服著裝或是體現出穿戴人的身份與地位,或是展現當朝審美情趣,向參觀者展示了一齣生動的漢服發展史,正可謂「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現場觀眾掌聲不斷,意猶未盡,不斷詢問工作人員類似的公教活動是否還會再展開。有觀眾表示「一個下午不僅學習了博物館的精品藏品,還瞭解了那麼多中國傳統的文化與歷史,以前去博物館經常走馬觀花收穫寥寥,震旦博物館卻讓我有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愉悅體驗」。
二、堅持博物館的公眾普及教育理念
博物館作為一個對公眾開放的文化機構,其教育意義相當廣泛,它可以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可以作為家庭教育的拓展,也可以為社會大眾提供開闊眼界的途徑。當代社會中,博物館逐漸打破了以器物陳列為主的舊有模式,「觀眾」越來越成為博物館首要關注的議題,以人為本的精神貫穿在現代博物館管理和運營的理念之中。震旦博物館作為非國有博物館中的一員生力軍,長期致力於發揮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力求將博物館打造成社會大眾終身學習的殿堂。
從展覽規劃來看,震旦博物館特別規劃出獨具特色的「研究展區」,以材料、工藝、造型、紋飾四大途徑詳解器物,同時配合系統的文字和視頻說明,營造出展室如教室的學習氛圍。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年齡段和教育程度觀眾的需求,震旦博物館規劃了「專家講座」、「專題導覽」、「定時導覽」等同本館常設展覽聯繫較為緊密的教育活動;同時配合本館的現當代藝術特展豐富教育活動內涵,積極拓寬外延,讓更多的受眾走進震旦博物館瞭解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美。而對於少年兒童,則是量身打造系列兒童教育活動——震旦學堂,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將傳統文化知識同現場參觀、遊戲互動及手工創作相結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博物館公共教育的服務對象十分廣泛,如何解決「眾口難調」的矛盾,更好的服務每一位觀眾,是現代博物館在經營中需要長期面對的重要問題,震旦博物館在今後的建設之中一定會積極探索,努力拓展客制化的教育服務,為觀眾在參觀學習過程中創造愉悅的經歷,並致力於將博物館打造成更好的公眾參與及體驗平臺。
▲身著五代供養人服裝的表演者佇立於博物館佛像前凝思
▲觀眾在博物館6樓聚精會神地觀看漢服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