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環境如何,早期教育最重要,也就是零到三歲,三到六歲是人格奠定的關鍵期,故不管是家庭教育或從幼兒園開始,皆要以孔子的“仁”來教養孩子的德行與氣質。
進入高中之後,我們的教育就應以“概念研發”來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夠因爲關心而產生創意,在“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中體驗學習,所以我在1989年就曾說過,任何國家或企業在高中階段,若能培養學生將“概念研發”成爲習慣,將成爲世界第一的國家。
動腦使人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概念研發”是什麼?簡單舉例來說,若有人說:“我爺爺很喜歡吃花生,但是他已經80多歲了,牙齒都咬不動了,如果有一種零食易咬、易嚼、易消化,那該有多好啊!”這就是需求的聲音!因爲學習之一的目的,便是要我們懂得關心人,動頭腦使人類生活更便利、更幸福。
而不是要考記憶,因爲背過的東西不用很快就會忘記,現在資訊與網絡又如此發達,把頭腦拿來記憶實在太可惜,如此不僅會使他們對學習失去興趣,更會使不動的腦筋變遲鈍,所以家長不要被現行的教育綁架,要把學習看得長遠一點,如何使孩子對學習永保熱情最爲重要,建立起孩子擁有不斷學習的習慣,就是建立起孩子的競爭力(快樂的生存力)。
如果我們能夠對這種食物進行“概念研發”,也就是將現在沒有的東西(想法、物、方式等)提供出來,就是創新(Innovation)或創造(Creativity)。有很多人認爲創新是很困難的事情。其實,通過“概念研發”把原來的事情重新組合、排列,看起來就會不一樣。譬如即便是最好的英文文學作品,也是由26個字母編組而成的。所以創新並非是新造的,把舊有的東西重新組合,即可創造出不同的價值。
到了大學之後,又是另外一個不同的學習階段,是建立與深化自己的核心專長,使自己成爲先深後寬的T字型人才。所以能夠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學習與專研是很重要的,遺憾有太多父母就是要幹預孩子選擇,或孩子根本沒有想法只知道盲從,加上現在大學所開設的科係都差不多,在沒有差異化下,自然無法培育出特殊人才,同質性的人多,薪水當然不會高。
換言之,父母應該即早協助孩子找到興趣,大學更要知道創新是時代趨勢,專業與聚焦地開出特殊科係,與產業或企業更深度的合作,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真正愛好的課程,並能從學習中獲得自信與生命的價值。否則大學渾渾噩噩玩四年,畢業後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乾脆再讀幾年研究所,等研究所畢業了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或可以做什麼?
從內開始 找到興趣 不怕吃苦
因此,我要奉勸年輕人,千萬不要浪費寶貴青春,也不需要聽信環境帶來的謠言,無論景氣如何就大膽的跳入職場。因爲你沒有工作經驗,所以是工作挑你,你沒有選擇的餘地,但只要你全心投入,面對困境與逆境時懂得適時轉換態度,不怕吃苦、不怕吃虧,將根基打穩就不會受困於外在環境。
大宰問於子貢曰:“夫子聖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子聞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雲:‘吾不試,故藝。’ ”(子罕第九)
意思是說,有一個做太宰的人問子貢:“孔老夫子是聖人嗎?他怎麼會有這麼多的才能呢?”子貢說:“既然上天讓他成爲聖人,當然也就會讓他多纔多藝。”孔子聽到了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少年時貧賤,所以要做很多粗淺的基本工作。這些對君子來說,算是多纔多藝嗎?一點也不多!”琴勞說:“夫子曾經說過:‘我因爲不能見用於世,所以有餘暇學習這些技藝。’”
萬丈高樓平底起,想等待或求救於外在環境的改變,還不如從自我內在心態的改變做起,纔是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多年前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就曾呼籲大學畢業生們應該趁早走入職場,勇於面對,不要躲在校園。只是讀書卻無法學以致用,等於浪費了社會與教育資源。他又說,現在找工作一定要轉變心態,願意彎下腰來從基層做起,“一來就想做經理”,或者吃不了苦,當然沒工作。
我很同意他的看法,這也讓我想起,我剛從日本拿到博士學位後,雖然還沒有工作機會,但爲了孩子的教育,我就帶着全家移民加拿大。剛到多倫多時,正好碰到北美高學歷的失業潮,我在寄出上百封履歷都未能順利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就先到一家大餐廳當洗碗工,主要是中午時間看管自動高溫洗碗機的運作。
這份打工,一天工作約二個小時,就能賺到我們全家的夥食費用。其他時間,我除了繼續找工作之外,就是每晚帶孩子們到圖書館去看書。這份工作剛開始時,我感受到被其他餐廳員工看不起,不過我還是彎下腰把該做的事情做得非常好,同時改善工作流程,使得工作變得更有效率;逐漸的就獲得了大家的認同與尊重。
所以我很同意,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所強調的“遇到困難,最重要仍是靠自己”,只有能屈能伸的人,令人欽佩。而我認爲,這個欽佩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靠自己積極爭取。我們看到有些人在能夠維持生活之後則不再求發展;就像有些在北美的留學生,做了洗碗工之後,就安於一輩子做洗碗的工作。我希望大家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企圖心,更不要丟棄學習的心。
因此我能夠在短短的幾年內,成爲加拿大標準局鋁焊接技術委員會主席,同時也成爲加拿大聯邦政府推動CAD/CAM的十二個委員之一,並在加拿大通用(GE)公司擔任高級主管負責技術轉移的工作。我以自己爲例,就是希望鼓勵大家在逆境時,學習能屈能伸的精神。
面對現今的教育環境很多人無奈的說,只有家庭教育也沒用,我只能很現實的說,至少要把孩子的品德與中文根基打好,有能力就把孩子送到海外,選擇他們喜歡的科係,鍛練語言與開闊眼界。很多人也會說,沒有能力怎麼辦?我想教育是家庭應該投資最多資源的地方,只要有心全家總動員無論資源多少,一定能夠提供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喜歡學習並擁有企圖心,這樣你就不用替他們的未來擔心,他們還是有機會走出你所想像不到的路。
以感謝來面對,活出生命的價值
譬如近日聯合報民意論壇中原大學兼任副教授羅智強先生投書說“我父親最大的宏願,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從“零工”變成“長工”,再辛苦的苦工都不怕,就只怕工作有一天沒一天,賺不到錢養家。後來父親如願以償,應徵到碼頭工人的工作,當了一輩子的捆貨工,罹胃癌才退休。父親常說,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能說沒有缺憾,但整體上覺得圓滿。他肩膀上扛過的沙袋、土方、石塊、貨物,其實扛起的是一個家庭的生計,三個大學畢業的兒女。”“看到現在社會浮動着一股怨懣的氛圍,不能說這些怨懣全是無理之憤,但總不免想到父親在風雨裏走過的人生,那麼辛苦,爲什麼看不到怨懣?相反的,他眼角總帶着一種淡淡驕傲微喜,一種對辛苦甘之如飴的幸福心境。”
看到這篇文章是感動的,想想過去在這麼困苦的環境中,都能讓三個孩子至少讀到大學畢業,我想現在很少人環境比以前更爲困苦纔是。過去這些孩子也沒有機會到海外看看,故現在爲人父母的人,一定要告訴孩子,過去爺爺奶奶是如何苦過來的,現在日子好過些更應奮發圖強,以感謝來面對,活出生命的價值。
經營管理博士 石滋宜
臺灣南投人,1937年生,東京大學工學博士。
現任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日前出版《向孔子學領導》36堂一生必修的論語課一書,由於在人性與經濟大失衡的時代,我們需要更完整的生命教育!《論語》中的哲學思辨、溝通競合,將全面改變你的思考、決策與行動。石博士近年來積極推廣《論語》,他的學習力與毅力,確實令人佩服。誠如孔子所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都是培養領導力的最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