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4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古器物學講座——認識元青花瓷專題➃ 中原風格之元青花

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梅瓶呈小圓口、短頸、豐肩、長腹之狀,表面以四愛圖為主紋,造型紋飾皆屬於中原傳統風格。(圖一)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梅瓶呈小圓口、短頸、豐肩、長腹之狀,表面以四愛圖為主紋,造型紋飾皆屬於中原傳統風格。(圖一)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元代青花主要由景德鎮地區燒造,此地的產瓷歷史十分悠久,唐宋時期北人南遷之後,各地工匠在此匯聚和交流,將景德鎮打造成製瓷重鎮,也為元青花的生產提供了深厚的傳統基礎。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元青花除了有呼應伊斯蘭地區和草原民族背景的產品之外,也有豐富的中原文化內容,本期選取四愛圖梅瓶、玉壺春瓶、雙魚紋盤、人物故事圖罐及雙獅耳罐五件代表性的器物,介紹元代青花的中原風格。

 

一、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梅瓶始見於唐朝,宋代以後盛行,元代延續此一品類,造型如圖一所示,圓形瓶口,口沿往外翻折,頸部短而窄,肩部圓緩向下傾斜,腹部碩長且上寬下窄,器底有淺凹足。

 

瓶口和頸部留白,肩部繪畫展翅舒尾的鳳鳥,穿梭在纏枝花卉叢裡,組成鳳鳥穿花圖。腹部勾勒四個菱花形開光,開光內部分別繪畫一幅風景人物圖。瓶腹下段豎立長方形的壼門紋邊框,框內填入如意雲頭紋與勾雲紋之串飾。

 

瓶腹處的人物圖內容是「林和靖愛梅鶴」、「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蘭」及「周敦頤愛蓮」,這四位人士為東晉-南朝及北宋時期的詩人、書法家、士大夫及學者,其高風亮節、淡泊名利的故事在社會上廣為流傳。

 

元代陶工取用他們的典故繪成「四愛圖」,充滿文人雅士的情懷,類似的器物亦可見於湖北省武漢市博物館藏品中,屬於中原風格的呈現。

元.青花蒙恬故事玉壺春瓶 此器呈喇叭口、長束頸、溜肩、墜腹之狀,表面繪畫 蒙恬將軍故事圖,是典型的中原傳統器物。(圖二) 圖片來源:《幽藍神彩》,圖65。元.青花蒙恬故事玉壺春瓶 此器呈喇叭口、長束頸、溜肩、墜腹之狀,表面繪畫 蒙恬將軍故事圖,是典型的中原傳統器物。(圖二) 圖片來源:《幽藍神彩》,圖65。

二、元青花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的形制起源早,材質多元,到了宋代以後,各窯口都有燒製玉壺春瓶,造型趨於固定。

 

元代青花玉壺春瓶如圖二所示,此器為湖南省博物館藏品,瓶的口沿外敞,頸部細長,肩部斜溜,腹部朝外擴出為垂墜狀,器底具有圓形圈足,此撇口、細頸、垂腹、圈足之狀,正是從宋代流傳下來的基本形制。

 

瓶口內側排列一圈如意雲頭紋,外壁繪畫「蒙恬將軍圖」,將軍頭戴翎冠,身著甲衣軍袍,坐在椅子上,後方立著一名手執帥旗的士兵,前方還有二名武士和一名俘虜,周邊環繞草木、蕉葉及圍籬,圈足勾勒卷草紋為飾。

 

蒙恬是秦朝大將,相關事蹟在民間裡流傳,此器以傳說故事為本,運用濃淡相間的色調使一代名將的威嚴氣勢躍然瓷上。

元.青花蓮池游魚紋盤 此器呈敞口、淺腹、圈足之狀,盤心繪畫蓮池和雙魚為主紋,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紋樣。(圖三) 圖片來源:《幽藍神彩》,圖73。元.青花蓮池游魚紋盤 此器呈敞口、淺腹、圈足之狀,盤心繪畫蓮池和雙魚為主紋,是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紋樣。(圖三) 圖片來源:《幽藍神彩》,圖73。

三、元青花雙魚盤

元代青花盤表面既有來自藏傳佛教的雜寶紋或如記號般的波斯文字,也有龍、鳳、鴛鴦、雉雞、游魚、蓮池、芭蕉、瓜果及山石等深具中國傳統風格的題材。

 

例如圖三為湖南省博物館所收藏的元代青花盤,此器的口沿往外翻折,器壁圓弧收窄,盤腹略淺,底下具有圈足,盤體內外皆有紋飾,內部紋飾如圖所示,配合圓形盤體和器壁曲折,做同心圓狀的布局。

 

折沿處排列海水波濤紋,側壁環繞纏枝牡丹,花形碩大,葉片飽滿,纖長的枝條上下起伏,連結成周轉循環的律動。盤底繪畫雙魚為主紋,魚紋周邊布滿蓮花、蓮葉及水草,蓮莖下方水波粼粼,組成一幅蓮池魚藻紋。

 

此類題材在宋代就已經十分流行,有刻、印、畫等技法,元代青花承襲其基礎並加以擴充發揮,畫面豐富,筆觸嫻熟而自然。

元.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此件大罐腹部描繪人物故事圖,內容取材自元雜劇, 是元代民間文學和戲曲的反映。(圖四)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元.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此件大罐腹部描繪人物故事圖,內容取材自元雜劇, 是元代民間文學和戲曲的反映。(圖四)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四、元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罐在陶瓷器裡也是源遠流長的品類,具體形狀因時因地而異,元代青花罐的體型偏大,可以分為短頸大罐和長頸大罐二類。

 

例如圖四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罐,此器呈圓口、短頸、斜肩、鼓腹之狀,頸部環繞串枝花卉,肩部繪畫纏枝牡丹,腹部以人物故事圖為主紋,下方排列壼門紋邊框內填如意雲頭圓珠紋。

 

大罐腹部的主紋以三組山石區隔為不同的場景,描繪唐代開國名將尉遲恭策馬持鞭,營救秦王李世民的故事,鈷藍發色鮮麗,筆觸明快爽利,生動呈現元代雜劇裡的故事情節。

 

類似的紋飾亦可見於廣西省橫縣文化館與美國波士頓博物館的藏品中,內容大同小異,是元代民間文學與戲曲的反映。

元.青花雙獅耳罐 此器包含罐蓋與罐身,肩部附加對稱獅耳,表面以 雲龍和牡丹為主紋,呈現中原文化的風格。(圖五)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元.青花雙獅耳罐 此器包含罐蓋與罐身,肩部附加對稱獅耳,表面以 雲龍和牡丹為主紋,呈現中原文化的風格。(圖五)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五、元青花雙獅耳罐

元代青花雙獅耳罐屬於頸部較長的類型,罐口、頸部及雙耳皆與上述的短頸圓罐不同,表面繪畫多層紋飾,其中亦有中國傳統題材。

 

例如圖五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元代青花雙獅耳蓋罐,此器呈盤形口、頸部凸稜、斜肩、鼓腹之狀,肩部附加一對獅形器耳,上方加蓋,蓋頂有寶珠形鈕,表面以雲龍紋和纏枝牡丹搭配雜寶、串枝菊、卷草、回紋及錢紋等紋樣。

 

龍紋昂首挺胸,四肢前後展開,修長的身軀上下起伏,鬃鬣長如飄帶,迎風飛揚,展現御風而行的動態,是中國傳統裡象徵祥瑞的聖獸。

 

雖然元青花大量外銷中東和東南亞等地,但它在景德鎮製作,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陶瓷工藝與文化底蘊,無論造型或紋飾都可看到中原本土的特色。下期將以多元風格為題,介紹元代青花混融性的多重風貌。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