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的壓力,加上疫情的反覆,讓不確定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每個職場人,或多或少都經受著不安全感的困擾。這注定會是一場艱難的硬仗,但也是一次自我檢視的機會,讓我們深度思考如何戰勝意外和不幸,讓自己更好地活下去。
著名投資大師查理‧蒙格說:「壞事總會發生,我們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而已。」變化和不確定性就像空氣一樣,會伴隨我們職業生涯的全程。大多數人厭惡不確定性,是因為它們有巨大的風險,所以總是想方設法去消除它。但是不確定性的背後,除了巨大的風險,也可能蘊含著巨大的收益。
1. 在不確定性環境中保持饑渴,構築強大的反脆弱能力
「反脆弱」就是要求我們在可承受範圍內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和變化,從中獲取有效資訊,並根據資訊不斷摸索和修正,持續自我進化,提高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
「打疫苗」其實就是這個道理。疫苗本身就是一種滅活病毒,打疫苗就是在我們身體可承受的範圍內,把一定劑量的病毒注入我們的體內,接受一些不確定性的鬥爭,身體反而會發揮冗餘機制,最終增強了抵抗力,變得更強壯。疫苗讓我們從不確定性中獲益,這就是身體的反脆弱能力。
因此,越是在不確定的環境下,我們越要構築反脆弱能力,對危機始終充滿敬畏,也要始終保持著饑渴和敏銳。
2. 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是仍然沿用過去的思維邏輯做事
這次疫情帶給我最深的一點感受:「沒有什麼工作能夠一勞永逸,職場就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正如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所說:「動盪時代最大的危險不是動盪本身,而是仍然沿用過去的思維邏輯做事。」這就好比有人說他有10年工作經驗,怎麼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呢?實際上深究起來,他只是把1年的工作經驗,重複使用了10年而已。
職場中,有些人看到自己的工作眼下進展很順利,並認為將一直這樣順風順水下去,於是變得懈怠自滿,沒有求知欲,不再積極進取。職場人要切記,一定不要把一時的運氣當本事。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遵循一個規律,即每隔6到7年的週期,就會經歷一個「坎」。這個坎,如果用學術語言表達,可以稱之為「個人成長的戰略轉捩點」。
我們一定要學會在每個成長週期的初期,就要開始沉澱技能,積蓄成長的力量;在每個週期的中期,要形成全新的技能更新;這樣才可能在週期末期困境到來時,用創新的視角從漫天而至的困難中找到解方,並用累積的技能優勢,開創一個新局面。越是在不確定的時代,我們越要保持敏銳的終身學習意識,不斷進行知識反覆運算和技能升級,透過持續學習不斷為自己賦能,這樣才能適應環境的變化。
3. 凝聚團隊向心力,提高你可能「被淘汰」的系統成本
作為一名管理者,最重要的拿手絕活之一就是擁有團隊向心力,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領袖。管理者能夠建立一支穩固的團隊,把員工發展成心甘情願的追隨者,一起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和倍數增長的業績。
就像漢高祖劉邦,說自己謀策不如張良,治國不如蕭何,打仗不如韓信,可做老大的偏偏就是這個「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眾」的人,借助眾人之優勢,發揮出巨大的能量而一統天下。
專業技能的影響力雖然重要,但在某些環境下是有限的。而你在團隊扮演的角色,你能產生的影響力,你在核心關係人心中的形象,都會構成你不可取代的價值要素。當你在團隊中所牽連的事情越多,所牽連的人越多時,你的「被淘汰」的系統成本就越高,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就越大,你在職位上就越安全。
4. 先專注後跨界,是打造稀缺性價值的常見路徑
一個人在職場的價值從來不是由勤奮決定的,而是由稀缺性決定的。當具備稀缺價值時,我們就變得不可替代。
有的人聚焦於某一擅長且熱愛的專業領域,長期在某種業務或技術上深耕細作,淋漓盡致,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專家,然後用這個點,撐起自己整個職業生涯。
有的人是培養跨界能力,將自己的核心技能和其它相關領域的知識進行結合,創造新的技能體系,在A領域最懂得B,在B領域最懂得C,在C領域最懂得A,也能創造了不起的價值。
不過一般來講,先專注、後融合,是常人創造自我價值稀缺性的常見路徑。比如漫畫作者史考特.亞當斯,他的畫畫技能、寫作技能雖然都並非一流,但經過長期訓練後已經小有成就。
在此基礎上,他把畫畫技能和寫作技能結合起來,創作了「呆伯特漫畫」,這個系列漫畫一經問世,就同時在65個國家,使用25種語言,超過2,000家報紙轉載,一炮而紅。
5. 當今社會是專家時代,個人品牌影響力至關重要
在數位化時代大趨勢下,自媒體的盛行讓我們的職場能見度越來越高,因此我們更要把自己像「產品」一樣推銷出去。在當今社會,掌握知識和技術就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但這還不夠,打造個人影響力是應對不確定性的利器,要知道擁有個性比擁有共性更能讓你出眾。
個人品牌的影響力,讓自己因為一些標籤被別人記住,或因為突出的能力被領導賞識,或因為擅長某一領域得到更多機會。所以,將自己的能力轉換成一種可見的、持續的價值,並且花精力經營好它,就能為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本文出自:張永軍說管理(ID:ZYJ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