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品牌,儘管曾經宣稱實體零售店是上個世紀的做法,現在也紛紛開起實體零售店。不同的是,他們是利用這些商店來收集顧客數據,然後增進網路銷售額。重點在於建立顧客連結,而不是銷售。
傳統零售店其實坐擁顧客數據的金礦,卻從未善加利用。顧客數據可揭示關係、模式、影響力來源等,藉此為企業提供大量價值。你可以找出影響顧客購買產品的因素,因而能提供更多他們想要的產品。你還可以查看顧客行為模式,了解如何增加銷售額。數據還可以用來增強行銷及溝通的各個層面。
因此,許多數位原生品牌紛紛開起實體店面,但他們往往會試著重塑零售體驗,而不僅僅是複製過去的作法。舉例如下:
案例1:
一些直接面對消費者銷售服裝的品牌設立了試衣間,人們可以去那裡試穿衣服、上網下單,然後讓商品直接寄到家裡或辦公室。他們實際上是「沒有衣服的服裝店」。
案例2:
這些新商店中,有許多會迎合想要自拍並發布到網路上的消費者。這些商店創造了一些有趣的拍照功能,然後讓顧客為其製造聲量。
案例3:
這些實體商店幾乎全都雇用領薪水而非抽佣的員工。這些人員不會一直跟著你並纏著你推銷,而是會鼓勵你利用設置在展示間周圍的電腦下單。
案例4:
品牌設有幾間實體店,可讓消費者更有信心在網路上下單。實體店可發揮乘數效應。
案例5:
一些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品牌,正透過買下塔吉特百貨(Target)及其他百貨賣場的零售貨架空間,來銷售自家的入門產品。然後他們再讓顧客上網購買耗材及其他附件。
案例6:
一家名為Neighborhood Goods的公司專為數位優先的品牌設立零售店。他們利用數十台多向攝影機追蹤購物者,以了解顧客花了多少時間瀏覽各項展示品,然後再將這些數據提供給店內的品牌。
案例7:
阿里巴巴打造的盒馬商店,提供線上下單,然後與店內購物及餐飲無縫接軌,加上他們主要的手機應用程式淘寶網,讓盒馬的吸引力不只侷限在店內的庫存。盒馬的概念涉及高度個人化,阿里巴巴可以利用其對個別消費者歷史和到訪商店的了解,提供相關內容和推薦商品,到店內購物的顧客也可以透過臉部辨識結帳。
阿里巴巴強調實體及數位經驗的無縫接軌,包括親自購物及線上下單,以及當場消費與送貨到府──全靠盒馬應用程式一手包辦。當你在融合實體和數位體驗時,永遠都要從期望的顧客體驗開始逆向思考,最好的做法就是全神關注顧客體驗。
就像亞馬遜深知其顧客渴望更好的服務,所以一直努力創造「驚嘆」或「神奇」的時刻。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是一個絕佳的例子──人們走進這家實體商店,拿起他們需要的商品,然後便可離開商店,不必排隊結帳。顧客描述這種購物體驗「很神奇」,這正是亞馬遜全神關注顧客體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