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9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啟動最艱難的傳承 繼續《看見台灣3》

花蓮玉里 稻田大腳印|齊柏林 空中攝影 花蓮玉里 稻田大腳印|齊柏林 空中攝影

震旦集團長久以來與齊柏林基金會合作,提供辦公家具及辦公設備,協助基金會運作;本月我們呼應封面故事「ESG永續未來」主題,邀請基金會執行長萬冠麗,在「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四年之際,分享成立至今的心路歷程,並邀請讀者們一同關心地球與環境,塑造美好的永續未來。

 

每年的4月22日,是「齊柏林空間」的生日; 三年前,因為有8,052位共建人的支持,「齊柏林空間」得以誕生,齊柏林投入25年為台灣歷史留下的影像紀錄得以永續,永續 — 是我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時,寫下的第一個宗旨。

首先,我想談談這四年基金會如何永續扎根 — 不只為齊柏林,更為繼續看見台灣。 

永續什麼?影像不死,喚醒台灣新世代

五年前,當辦完齊柏林後事,我走進台灣阿布電影公司,看著工作室中的防潮櫃與機櫃,同事告訴我:「萬姐,齊大哥25年來為台灣拍攝的所有影像都在這裡」。我的直覺是:這些影像都是台灣最珍貴的資產,它們必須被看見,影像才能發揮它的效益。

 

我最初的使命感,只是想透過數位典藏,永續保存防潮櫃中齊柏林一輩子的心血;但進一步思考,什麼是永續?永續該是負有生命的,讓這些作品能轉換成可用的素材,如生命般的繼續被全台灣看見;唯有如此,才不枉費齊柏林投入一生專注做好的這件事。

 

記不清花了多少夜晚,我一字一字梳理思緒,慢慢寫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的使命與目標:為了讓齊柏林影像的價值永續,必須有一個美術館般的影像基地,系列性地展出數位典藏整理後的作品,讓民眾能走進來看見台灣、認識台灣;可是我最想做的其實是教育—將數位典藏的影像轉換為環境教材,走進全台灣的學校,透過齊柏林的影像承先啟後,為環境教育扎根,這才是最重要的永續方針,更是基金會對下一代的責任。

 

如今回望,我很慶幸當時決定成立「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若非做數位典藏,若非成立「齊柏林空間」策劃展覽,我不會看見防潮櫃裡每一張照片都是台灣歷史的見證 — 經濟的成長、風災的破壞……,每張照片背後都有非常大的故事。基金會一路走來非常辛苦,可是這四年,我真正認識了台灣,體驗了由視覺觸動認知而引發行動力的過程,感受到影像中的改變力量。這是齊柏林拍《看見台灣》想傳遞的,而我希望透過基金會,讓這份傳遞永續傳承。

 

可是台灣環境的影像紀錄,不能止於齊柏林,也不該只有齊柏林。我認為必須鼓勵更多年輕人繼續為台灣紀錄,唯有持續紀錄,環境才能一直被看見,問題才能一直被發現,改變的行動才能一直走下去。因此「永續」之外,我定調基金會另一個使命是「傳承」。經過三年的永續扎根,2021年基金會啟動傳承志業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尋找下一個齊柏林」,透過與「新北市紀錄片獎」的攜手合作,增設「齊柏林環境紀錄片獎」,提供環境紀錄片創作者拍攝基金、創作輔導與行銷協助,陪伴他們實踐夢想,也讓台灣土地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見。

 

傳承什麼?為環境紀錄,繼續看見台灣

2003年齊柏林獲得第一屆Johnnie Walker 「The Keep Walking Fund夢想資助計畫」大獎,爭取資助的企劃案是我協助他一起完成的。在我看來,是那100萬獎金啟動一位公務員敢夢的勇氣,啟蒙了生態空拍攝影的一株綠芽,十年後,有了《看見台灣》這棵驚艷世界的大樹。因為知道齊柏林是如何一路走來,在我心裡,培育芽苗是基金會的重要底蘊,更是整個社會協同成長的重要投資,我希望以齊柏林之名設置的資助培育計畫,能鼓勵更多年輕人才投身在環境紀錄的路上繼續走下去。

 

而對我來說,最艱難的傳承任務,莫過於繼續拍攝《看見台灣》系列紀錄片。

 

齊柏林是在《看見台灣2》開鏡記者會後的第二天,於花蓮空中拍攝工作中罹難。《看見台灣2》的企圖是世界性的,齊柏林計畫前往日本、中國、紐西蘭、馬來西亞空拍取景,深入探究這些國家如何透過季風、洋流系統相互影響;更計畫水下拍攝,將視角深入海平面下的波濤洶湧,《看見台灣2》齊柏林籌備了這麼久,我一直在想,老天爺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間點帶走齊柏林?我認為,老天爺是告訴我們,繼續看見台灣,是全台灣人的責任,不應是齊柏林一個人的承擔。

 

無論環境議題或拍電影,我原本都是外行人。基金會成立這四年,我除了努力募款實踐信念、拿出成績,也到處請益培育影像人才與拍攝環境紀錄片的作法。齊柏林走後,我一直想培育年輕導演傳承志業,再次開拍《看見台灣2》,但拜訪業界的過程中,我意識到:齊柏林投入空拍25年才累積出一部《看見台灣》,能從高空視野如此熟悉台灣地景的人,短期內不會有第二個了;然而環境一直在變化,人們對土地的關注必須持續醒覺,我終於轉念:《看見台灣》是時候該邁出新的一步,開拍《看見台灣3》。

 

《看見台灣2》雖然未殺青,但這部作品編號是永遠屬於齊柏林的。為台灣環境紀錄的志業,基金會將籌募資金,號召台灣的紀錄片導演一起傳承,從《看見台灣3》開始,《看見台灣4》、《看見台灣5》……,永續地紀錄下去。

尋找同路人,一起走到世界的高度

基金會成立以來,受到許多天使們的幫助。震旦集團於我們成立之初,不但在捐款上給我們支持,更無償提供辦公家具及設備,協助基金會運作;更於每年愛心捐款,支持基金會營運與各項計畫推展。2018年,我們在中華電信的捐款下,啟動第一階段數位典藏工作。2019年,在8,052位共建人支持下,成立全台唯一從空中看見台灣的影像基地——「齊柏林空間」,陸續推出《見山》、《逐岸》、《映河》三檔特展。2020年,文化內容策進院的補助讓基金會得以持續推進數位典藏的進度;而全家便利商店5年零錢捐的支持,讓基金會於2021年展開環境教育計劃:帶著《看見台灣》走入全台灣的校園公播 ; 以五年時間邀請10,000名小朋友免費參觀「齊柏林空間」,同時也開啟走遍22縣市、深入全台社區的「飛閱全家鄉」講座,邀請不同關注台灣土地的講者,串起在地觀點、與在地對話。

 

基金會作為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價值在於信念與實踐。如同齊柏林對《看見台灣2》的企圖心,我希望「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能夠以影像的力量為核心,成為台灣與世界對接的環境保護與教育平台—我自許能帶著基金會走到這樣的高度。

 

齊柏林曾說:你在水彩盤上看過的顏色,我在台灣的河川上都看過。誠摯邀請你到「齊柏林空間」看《映河》,透過齊柏林的視角,重新看見台灣河流的美麗與哀愁!

 

 

齊柏林空間《映河》特展

2021.10.09-2022.秋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16-1號

 

2018年6月8日,「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記者會2018年6月8日,「看見・齊柏林基金會」成立記者會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