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多來,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造成供應鏈斷鏈、市場需求改變、企業流程重組等等;在相關因素衝擊下,企業犯錯的機率更是大幅增加。危機專家告訴我們如何零失誤學習,讓我們擺脫困境,邁向成功。
什麼是零錯誤決策?
「零錯誤學」是指以大數據為主,反向歸納、正向突破(backward analytics and forward breakthrough)的學問,包含做決策、解決問題、制定和遵守規範、零錯誤操作等。什麼是零錯誤決策?我們認為,零錯誤決策就是沒有錯誤的決策。從這個定義來看,零錯誤決策就是好決策,這是大家都需要的一門重要課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有很多企業與個人都碰到問題,我們還發現,疫情危機讓人們比過去更迫切需要零錯誤決策。根據我們的經驗,成功很難複製,因為背景不同,做出好決策的方法和風格也不同。不過,做出成功決策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避免決策相關的錯誤。因為這樣的錯誤只有幾種類型,所以只要「避免錯誤」,就能更容易「複製成功」。零錯誤決策是個不論時空、背景、文化、大小企業和個人都適用的新科技。
反向歸納、正向突破
我們的零錯誤成功學來自八萬多個錯誤數據的反向歸納,這些數據大部分是顧客提供給我們用錢也買不到的真實經驗,還有很多是我們公司實際參與的案例。此外,我們還加入一些大眾熟悉的歷史和現代案例,來強化我們的論述。這些案例很多都少有人知,都是用血汗和失敗換來的無價之寶。因為有這麼多獨特的錯誤數據,讓我們可以用大數據分析找到錯誤的共通性,進而找出避免錯誤而達到成功的方法。所以零錯誤是成功學中唯一在不同時空背景都可以沿用的新科技。
一般人並不清楚反向歸納、正向突破的重要性,我也是在懵懵懂懂中才漸漸摸索出來。十七歲面對聯考的時候,我第一次誤打誤撞的使用反向歸納、正向突破方法。在那時,考不上大學感覺就失敗了。但是我高中三年就玩了兩年半,成績在班上墊底,書都不知道丟到哪裡去。在即將聯考的緊要關頭,我發現快速拿到高分的唯一方法就是弄懂大家平常考試都寫錯的題目,而不是鑽研我不懂的題目。像是大家的三民主義分數都不好,我就專門研究三民主義。就這樣,我在考前花了三個月就僥倖考進清華大學。
在清華念書時,我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我會問教授過去學長姐最常犯錯的地方。我經常跟老師討論這些難題,並試著找出答案。不過,直到我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指導教授告訴我反向歸納、正向突破是麻省理工人常用來突破科技的捷徑,我才驚覺這個思維的重要性。所以通過博士資格考後,教授問我要研究什麼題目時,我用了反向歸納的方法,找出當時核能電廠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安全保護系統。因為這套系統沒有電子化,所以速度慢又不精準,不但使核能電廠的發電功率達不到高標準,還造成很多事故。
該如何正面突破呢?我決定快速開發一套模擬熱傳導和中子分布的電腦軟體,安裝在電廠的電腦中,保護電廠的安全和功率,兩年後,這套系統就用在當時最新的電廠裡。出社會工作時,我與零錯誤公司的同事們調查事故,處理危機。久而久之發現危機發生的原因可以歸納成容易理解的幾個重要方向,從而創建零錯誤體系。這又是反向歸納、正向突破促成的新科技。
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過:「所有成功公司的關鍵就在於能從錯誤中學習,並不斷改良產品。」華特.迪士尼(Walt Disney)則曾因為合約問題,失去第一部成功動畫片的版權,但也因此讓他走上了另一條路,成功開創風靡全球的米老鼠。從這些企業家的經驗都可以發現,只要能從其他人的錯誤決策學習到預防的方法,就可以避免我們走很多彎路。
我們使用反向歸納、正向突破的方法,了解零錯誤決策的概念。從反向歸納來看,先檢查所有導致失策錯誤和無決策錯誤的失效模式。而從正向突破來看,從這些失效模式中開發出10+1零錯誤決策法則。如:從情況警覺、決策啟動、目標策略一致性、資訊取得、預測、選項形成、選項選擇、風險管理、品質檢查、後續管理等面向找出錯誤的根源,搭配矯正心態的方法,幫助您按部就班的做出正確的決策。我們發現,公司裡的員工只要能遵守10+1法則,就可以避免所有與失策錯誤和無決策錯誤有關的失效模式。
企業風險的三個等級
企業風險有三個等級,最低層級是存在每個決策選項中的決策風險,第二個級別是策略風險,也就是商業競爭策略中所含的風險。最高層級的風險是災難風險,指的是因不定期發生的意外災難,並且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如地震、嚴重水災、土石流、颶風、病毒疫情等。
資深主管或執行長在為整個公司制定商業決策時,若要做出零錯誤決策,就要意識到三種層級的企業風險。除了決策風險,執行長也要經常在決策時問自己以下問題:
1.我的決策對策略風險有影響嗎?
2.現在我的策略風險是什麼?
3.如果策略風險太高,要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
4.我的決策對災難風險有影響嗎?
5.現在,這家公司的災難風險是什麼?
6.如果災難風險太高,要如何把風險降到最低?
第二個層級的策略風險包含五種因素:失去對供應商的談判籌碼、失去對買家的談判籌碼、失去替代科技的競爭力、失去與低成本對手競爭的能力、失去現有競爭優勢。
這些因素都包含在哈佛教授麥可.波特的五種競爭力裡。而分析第二層風險時需要思考以下問題:
1.競爭者是誰?有多少人?
2.有什麼競爭優勢嗎?
3.這個產業在成長或走下坡?
4.對供應商的談判籌碼?
5.對買家的談判籌碼?
6.有現存或潛在的替代品嗎?
7.有現存或潛在的低成本競爭者進入嗎?
8.法規的變動會帶來風險嗎?
在策略風險管理上,美國量販店龍頭沃爾瑪(Walmart)是一個經典的例子。沃爾瑪透過資訊科技打造的供應鏈追蹤系統、CPFR合作規劃預測、補給軟體有效控管策略風險,逐項追蹤銷售、研發和補給狀態。CPFR合作規劃預測和許多競爭者不同的是,系統開放分享給供應商,所以供應商能夠藉由更好的生產研發控制來降低生產/運送成本。
第三層級的災難風險包含偶發且有嚴重後果的事件,如大規模汙染、地震、火災、水災、風暴、疫情、管理上的種族歧視、示威遊行等。每種災難風險都包含三種考量因素,包括:發生機率、預防措施的效用、應變措施的效用。企業領導人要時時練習,定期提醒自己下列問題:
1.我的公司會遇到的最糟情況是什麼?
2.即便是小規模,這些事件之前發生過嗎?
3.對於這些最糟的情況,我的預防和應變計畫是什麼?
做出成功決策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避免決策相關的錯誤,想要成功,「避免錯誤」比「複製其他人的成功做法」更容易。對此開發出10+1零錯誤法則,幫助每個人快速提升職場與個人競爭力。危機就是轉機,不論企業經營每況愈下,還是人生面臨嚴重挫折,現在都是實行零錯誤策略的最佳時機。
本文出自:《零錯誤決策》/天下文化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