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社會動盪不安,景德鎮官窯一度十分蕭條,直到康熙時期才開始復興起來,除了各種彩類相繼競出之外,也在不同的時期裡發展出相異的風格,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扁壺即是雍正時期的作品。
此器的壺口小而圓,口沿微向外敞,頸部略微收束,腹部呈扁圓形,頸部和肩部之間附加一對如意形的雙耳,器底為橢圓形的淺圈足,胎質細白,緻密度高,釉層薄而勻整,白中微泛淡青,是雍正時期的胎釉特徵。
壺口下方橫向書寫「大清雍正年製」六字楷書款,頸部裝飾竹葉紋,雙耳勾勒如意形線紋,肩部排列勾卷狀的垂飾,腹部繪畫一株委婉曲折的花枝,花葉分為左右兩叢,一隻鳥兒側身佇立於分岔的枝椏上,腹底排列勾卷紋,與肩部紋飾呼應。
此器的造形模仿明代永樂時期之「抱月瓶」,紋飾亦採小筆勾畫法繪畫,乍看之下頗有永樂時期清新雅緻的韻味。但是此器的筆觸比較拘謹,不如永樂青花的靈巧生動,而且使用本土浙江料繪畫,無法產生自然凝聚的黑疵斑點,所以改用重筆點畫的方式呈現,是雍正時期的仿古特徵。
類似的器物亦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清雍正青花梅鵲紋背壺,二者同為仿明永樂之佳作,提供讀者鑑賞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