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創區塊鏈指得是「創意發想、創新研發、創業行銷」,並從中開創出新的商業模式而求得變現。誠如台灣地區前台大校長楊泮池以「創意、創新、創業」勉勵畢業生:「這時代要創業的話,錢絕不是問題,重點在創意和創新;而最可貴的是執行力」。
創意發想,創新之根
全球「5G」世代商用化大戰將提早於2019年展開,各國都搶先要主導產業標準,各行各業在物聯網下都在設法如何推出「超高速、大連結、低時延」的服務模式?一些很有異見又勇於表達的職場新鮮人,常會被勸阻不要胡思亂想或作白日夢,經過幾年的歷練後,反而會被鼓勵集思廣益(brain-storming)或敢於作夢(dare to dream);在各種互動中擦出很多火花來,形成所謂的創意(idea);真正有價值的是「創意化為現實」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別人偷不走的;有時候好的創意還得有好時機配合,機會提供最重要的舞台,舞台已準備好,就等主角上場了。
創意人在團隊合作協力下表現才最好,但創意需要一個框架,否則可能變瘋狂;時尚名人聖羅蘭曾坦白地說:「在創意發想上,我嚐過恐懼和孤獨滋味」。天馬行空的創意,必須變成腳踏實地的創新,難怪會有人說:「創意是創新之根」(Idea is the root of creation.)。
創新研發,從0到1
以台灣為例,資誠(PwC)公布《2018全球創新一千大企業調查》,台灣有30家企業進榜,總研發經費約新台幣4,443億元,占總營收平均為3.3%;台灣目前研發主流能力在技術及產品硬體設計的創新;而世界潮流正走向數位科技所帶來的商業模式、軟體及服務的創新;未來須從代工製造找出核心競爭力,尋求轉型與創新。
目前,全球的創新角度大都朝著下列四大趨勢前進:①資訊:公司的資訊管理系統都在雲端進行大數據處理,②醫療:基因解碼和個人化的預防醫療是重點所在,③能源:像頁岩氣鑽探……等新能源,④製造:3D列印;誠如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所說:「站對風口,豬都會飛」!小米科技雖號稱每一寸血管都留著創新的血液,但一向重行銷、輕研發和品質,唯一的原創就是「高規低價」的高性價比(CP)。
2008年,美國引發金融海嘯後,哪個國家最有機會率先翻身?美國民間蘊含的創新能量一等一,能在局勢中找到全新經濟動能,所謂的「時勢造英雄」;創新得先問對問題,最好能「從0到1」,做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才能壟斷市場,也才能在意外之處,找到自己的價值;「從1到N」,只能在各路人馬競爭裡賺辛苦錢。台灣之光李安導演說:「電影的創新很重要,每次都是一個蛻變,沒有那個痛苦,新的東西出不來,會覺得對不起觀眾」;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帶領PaGamO團隊在《全球首屆教學創新大獎》以翻轉世代啟發式教學拿下冠軍,正是所謂的「高手在民間」;創新最重要的是心態而非年齡,關鍵是夢想。
在5G時代,世界各國的各行各業幾乎都把「創新」列為組織的DNA;為了讓同仁的創新精神能獲得充分發揮,台積電(TSMC)的同仁只要在原單位待滿1.5年,就可以有機會換到自己想去的部門;而Google的每位同仁都可以利用20%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計畫;矽谷有這樣的說法:「早點失敗才會快點成功!」意思是把創新的焦點放在學習而非失敗上;法藍瓷研發創新產品的慘痛經驗:96%是失敗的,成功率只有4%。想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茲,做的必然不是作業系統,想成功就得開疆闢土,創新的逆向思考就是新創,也就是開創一番事業的意思。
創業行銷,新創事業
職場上班族,多數時候是做別人不想做的事;創業就可以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創業不用等到畢業或等到有錢,高中生在自家車庫就可創業;矽谷找人才不須看文憑;要做個創業家或創客(Maker),「不需要很厲害才開始,要先開始才會很厲害」;挪威創業家奈比(Petter Neby)為了讓人類遠離先進科技、重拾美好傳統並提供逃離焦慮和智慧手機成癮的管道,發展出一種極簡的MP-01的手機,幫大家戒掉3C癮,恢復健康的生活。
鴻海集團買下日本夏普,目標在推動 「5G+8K」的生態圈並與眾多日本的新創公司攜手強攻物聯網;夏普創業的初心在讓產品從下單、製造到消費者手中更安全和便利,目前正積極擴增合作夥伴,瞄準智慧家庭、醫療及環保領域,已有26家業者響應,到2019年希望能以《SHARP IoT make》(物聯網新創培訓營)拚到百家,實現從企劃、製造、產品售後服務等一條龍發展,快速讓應用推向市場;把20~30%的資源從大型顧客移到開發中小型新創顧客,一年有10~20家新創公司的訂單,可積少成多,不失為轉型和創新的標竿。
網路時代的敏捷開發法(Agile Development)強調「先做了再修改」,中心思想不是預測(predict)而是順應(adapt),讓市場中的顧客決定怎麼改?一家位於曼哈頓的新創公司午餐傳播(Lunchspread)嗅到上班族「午餐選擇障礙」的商機,以「免費午餐」的行銷模式,幫助紐約市當地缺乏知名度的小餐館,花小錢開發潛在顧客,且可創造10%的回購率。午餐傳播告訴網站Yelp上獲四顆星評價的餐館,只要每月繳交100~150美元就可接觸到100位潛在顧客(方圓500公尺內,每餐預算約10~30美元間,喜歡吃日式料理的上班族),不失為創業行銷的典範;這些新創事業(Innovation Driven Enterprise,簡稱IDE)是高度創新且專注國際市場之公司,早期發展燒錢易產生虧損,一旦成功將呈現指數型成長,再繼續發展下去就可能會變成獨角獸!
新創獨角獸的未來?
新創事業於數位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獨角獸數量為國家發展新創事業的重要指標;獨角獸(Unicorn)是指成立不到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未上市的新創事業;台灣地區主管機關於2018年端出「優化新創事業投資環境行動方案」,除了建構更友善的新創發展環境,更訂下2年內孕育出一家獨角獸、6年內培育出至少3家獨角獸的目標。未來攜手各單位,協助新創事業掌握5G商機,並從天使投資、創投投資、信保融資,甚至修正法令可發行無股票面額、特別股和公司債以便籌資並共襄盛舉。
台灣地區為扶植新創事業的平台,透過媒合產學研能量、新創團隊及國際加速器,預計每年培育至少100個新創團隊,預期有20%的成功率;而散布在各企業、學校、咖啡館的各種新創基地更是不計其數,同時「注資快、回收慢」紛紛陣亡的新創公司也是多如牛毛,形成網路泡沫新危機;2017年的矽谷只有14家科技公司掛牌上市露出端倪,曾經是天使投資人追捧的市場寵兒,於今安在?一大群新創的螞蟻雄兵,他們的未來在哪裡?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