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時期的雙耳扁壺仿自伊斯蘭地區的金屬器,造型雖是外來款式,表面花紋卻為中國傳統紋樣,而且是皇室所需的官窯製品,採「一器一匣缽」的方式裝燒,表面紋飾並不相同,除了前二期的四季花卉和花鳥紋之外,還有如本期所要賞析的荔枝紋題材。
此器的壺口小而圓,頸部呈圓形的短管狀,腹部呈扁圓形,頸部和肩部附加如意形的雙耳,器底有橢圓形的凹足,足內露胎無釉。它的胎體為淺灰白色,釉面薄而溫潤,並且泛著淡淡的灰青色,都是永樂時期的胎釉特徵。
壺口環繞小圓圈紋,頸部上半部留白,下半部繪畫蕉葉紋,肩部裝飾放射性線紋與弧形排列的雲紋,二者組成披肩式的紋樣,雙耳勾勒如意紋及卷草紋,腹部繪畫荔枝紋,近底部則為海水波濤紋。
荔枝的主幹從右向左延伸,分枝與葉片皆作「V」字形開展,碩大的葉片以藍寶石般的鈷料呈現出綠蔭深濃的氣息,結實纍纍的果子壓彎了枝條,圓熟飽滿的果實象徵多子多孫的福氣,是中國傳統的吉祥圖案。
此類器物在台北故宮、北京故宮及上海博物館都有收藏,雖然數量不多,卻是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代表性器物,提供讀者鑑賞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