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瓷器早期給人的印象是部份器形碩大,但是紋飾風格拘謹。近年來隨著出土資料日漸增多,部份傳世品逐漸對外披露,也發現了一些繪畫筆觸灑脫靈動的作品,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釉裏紅大盤即是代表性的器物。
此件大盤的口沿向外翻折,器緣製作圓整,腹部淺而寬闊,底下具有圈足。它的胎體白中帶灰,釉色乳濁微泛灰青,表面以氧化銅為著色劑繪畫紋飾,可能因為顏料配方與燒製技術不夠純熟之故,顏色偏黑,都是洪武時期的特色。
大盤內部順著器身的曲折變化繪畫三圈紋飾。折沿處用細筆勾勒一圈捲草紋,顏色由深至淺、濃淡不均,線紋勾捲處大小分明且排列整齊。盤體側壁繪畫一圈蓮塘紋作為輔助性的紋樣,內底則以四季花卉紋作為主要的紋飾。
盤心處的四季花卉以三座湖石為基點向上伸展。中間是牡丹,三朵盛開的牡花朵由下至上排成縱列,左邊為茶花,右邊為菊花,以斜曲的弧度順著圓弧形的底邊分布,牡丹之上填飾石榴,鋪陳出繁密的景象,是洪武時期特有的題材。
盤體側壁的蓮塘紋由蓮花、蓮葉及蓮蓬所組成,順著器面環列一圈。波狀彎曲的枝條以平行的狀態向左傾斜,線條細長,末端收尖,營造出隨風蕩漾、快意舒暢的自然野趣。類似的器型與紋飾亦可見於景德鎮官窯遺址中,提供讀者鑑賞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