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瓶龍紋設計
永樂梅瓶為小圓口、短頸、豐肩、長腹上寬下窄的造型,龍紋大多繪於腹部,以雲紋和海水紋襯托。
例如圖一為明代永樂時期的梅瓶,口沿向外突出為圓脣狀,頸部短而窄,肩部圓闊,腹部深長,表面繪畫一條龍紋。龍首平抬,曲頸挺胸,靈長的身軀呈波狀彎曲,環繞瓶腹一圈,四肢前後開展,頭部鬃毛朝上飄起, 肢肘處的關節毛往外飛揚,氣勢頗為威武。
龍紋上方繪畫朵朵祥雲,下方則是波濤洶湧的海水,利用肩部和腹下部的器面,鋪陳出上天下海的神通之感。類似的形紋設計亦可見於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所出土的明永樂青花海浪白龍紋撇足梅瓶上。
明永樂 青花玉壺春瓶 玉壺春瓶上窄下寬,表面龍紋採一上四下的群體組合設計。(圖二) 二、玉壺春瓶龍紋設計
玉壺春瓶為敞口、長頸、墜腹的造型,由於瓶身較長,器面寬窄變化較大,適合多龍紋的群體設計。
例如圖二為明代永樂時期的玉壺春瓶,此器的瓶口外敞如喇叭狀,頸部收窄,向下延伸,肩部斜溜,腹部外擴,底下具有圈足,全器除了足墻之外,皆以龍紋為飾。
頸部的龍紋較大,昂首挺胸環繞一週,其餘四個龍紋的形體較小,以首上尾下的形態平均分布。每個龍紋皆有眼鏡眼、風車爪、翹嘴脣、頭上鬣毛成束往前飄等特徵,龍紋周邊散布著大大小小的雲紋,近底部波濤洶湧,運用上窄下寬的器形,展現飛天潛淵的神性。
明永樂 青花扁壺 此器以連續性的花卉紋,將前後二個龍紋串連成彼此呼應的整體。(圖三) 三、扁壺龍紋設計
扁壺是圓瓶頭、扁形腹的造型,龍紋大多裝飾在腹部,依其形制作正背兩面的設計。
例如圖三為明代永樂時期的扁壺,此器的圓口外敞,頸部略微收束,腹部橫闊成扁圓形,底下有橢圓形的圈足。口沿下方用細筆勾畫回紋,頸部環繞帶狀花卉,腹部分為前後二面,各繪一條龍紋,正面龍首翹鼻張口,向後回轉,身體起伏如波,四肢前後張開,與背面龍紋彼此呼應。二個龍紋周邊布滿纏枝花卉,為相隔兩處的龍紋連成一個整體性的空間,好像繞著瓶身追逐一般。類似的紋樣亦可見於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所出土的明永樂青花海浪刻白龍紋扁壺上,該器以細密的波濤紋鋪陳出海裡蛟龍的形象,也是同一概念的設計。
明永樂 青花葫蘆扁瓶 此器以回紋為框,框內龍紋自成一個畫面,呈現前後對稱的狀態。(圖四)(照片來源:中國名陶日本巡回展) 四、葫蘆扁瓶龍紋設計
葫蘆扁瓶分為上下二部分,上半部為瓶頭和頸部,呈窄長的圓管狀,下半部為扁圓形的腹部,龍紋即繪於此區塊上。
例如圖四為明代永樂時期的葫蘆扁瓶,口沿勾勒線紋方折的回紋,其下逐漸加寬,最寬處環繞一圈半錢紋,頸部收窄,頸腹之間用卷草紋區隔,腹部呈扁圓形,由於側面轉折方硬,紋飾並不連續,所以龍紋分別繪於正背兩面上。
龍首位於上方,翹鼻張口吐出舌頭,龍身曲繞為S形,尾巴朝前捲起成半環狀,龍身下方波濤洶湧,周邊則是飄悠的浮雲,邊緣環繞一圈回紋為框,背面紋飾與其類似,雖然二者並不互相連屬,但其前後呼應的形態正是配合此種圓器形所作的設計。
五、蓋罐龍紋設計
蓋罐呈大圓口、短直頸、斜溜肩、腹部外鼓的造型,以龍紋裝飾的時候,大多繪在圓闊的腹部上,作為全器的主紋。
例如圖五為江西省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所出土的明代永樂時期蓋罐,此器的蓋體呈覆盆狀,頂部有寶珠形的蓋鈕,以子母口的形式和罐體扣合,罐體腹部圓闊,底下收窄成足,表面布滿壼門紋邊框、帶狀靈芝、回紋、帶狀花卉、雲龍紋及海水紋等多層紋樣,並以雲龍紋作為主紋。
龍紋共有一對,平均分布於圓闊的腹壁上。龍首翹鼻張口,吐出舌頭,胸部前挺,身軀拱起如橋,長尾上揚如波,四肢前後展開,鬃鬣和鬚毛皆朝後飛揚,龍身周邊布滿雲朵,其中有一圓珠紋,位於二個龍首之間,形成雙龍戲珠的景象。
由於大罐的鼓腹圓闊,上下方的器面相對較窄,因此除了以帶狀回紋和花卉紋樣陪襯之外,底下的海水波濤紋亦局限於底部,以騰出較大的空間來展現雲龍紋所處的廣闊空間。
上述五種器物同屬於立式的瓶罐,龍紋裝飾其上,會隨著器身的寬窄變化而有相異的組裝形態,此一方法為宣德時期所繼承,並將其發揮在更多的品類上,詳細的情況將留待下期分解,敬請讀者繼續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