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經過對全球人體素質和平均壽命進行測定,將年齡劃分標準做出了新的規定 :一、未成年人(0歲至17歲);二、青年人(18歲至65歲);三、中年人(66歲至79歲);四、老年人(80歲至99歲);五、長壽老人(100歲以上)。沒想到即將面臨被強迫退休或有資格享受各項老年津貼的65歲,竟被WHO視為青年人,頓時在心理上感覺年輕不少,生理上也真像一條活龍,紛紛在同學和同儕間奔相走告:「我還是個年輕人耶!」。李遠哲先生呼籲:「絕對不要相信50年後不在地球的人,讓他們決定50年後的事情。」鼓勵年輕人參政;不禁讓人想起一句美國反戰名言:「再也不要相信40歲以上的人所說的話!」:年輕人就要有「我年輕,我做主!」的氣魄。
都是太陽花革的命 ?
自從美國人以「最富有1%的人拿走社會99%的資源」為訴求發起「佔領華爾街」運動後,誘發世界各地的公民街頭運動遍地開花:非洲的「茉莉花革命」喚醒了「阿拉伯之春」、台灣的「太陽花革命」催促了「島國前進」、香港的「雨傘花革命」播下了「自由民主」的火種。世代擠壓和跨世代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浮上檯面;以台灣為例, 20~30歲的年輕人終於發出不平之鳴,使獨步全球的全民健保制度,一步步瀕臨險境。
太陽花學運的一群「婉君」運用「大數據」(Big Data)技術協助柯P登上台北市長寶座!很多與太陽花學運有關的年輕候選人在此次選戰中冒出頭來;甚至會影響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但學運展現出年輕世代的社群動員力、即時反應力、圖像敘事力、行動力…等,科技業的硬體製造價值愈來愈低、硬體代工貶值而軟體服務抬頭,台灣網路原生代的能力其實不輸矽谷,世代的距離也就是轉型的契機,難怪某科技大老感嘆:「開會沒年輕人如何創新?」
世代交替,露出或愛現?
這是一個資源世襲、弱肉強食的社會,任何人都必須要能想方設法取得話語權,成名要趁早且不只要撐15分鐘;大家公認要立足在現代的社會最需要的特質是積極度和責任感,也就是說要很有主見且勇於表達想法,最好還能吃苦耐勞並注重工作倫理;這絕不是裸露而是敢於表現自己,既要拚愛現也要拚實力。有些學生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既然智慧手機可取得各種知識和資訊,那學校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逼得老師不得不做如下的回答:「你的手機可回答所有問題,除了重要的問題之外」,顯得有點雞同鴨講。
另有一票自稱「露出世代」的人,他們睡醒就滑手機、勤Po清涼照吸粉絲、不爽就回嗆、有膽的拚膽、有腦的拚腦、有爹的拚爹,個人社群追隨粉絲人數超過10萬人,不用1秒鐘就能佔據所有媒體版面和討論版。不管是露出或愛現的年輕世代,屌字常掛嘴邊,都主張人生就是要過得爽,希望興趣、生活和工作三合一,自我意識(Me)強烈,追求個人的物質享樂,重平等發言權並能快速反應環境;因彼此間的討論多,點子多,創意也多,但流於空泛卻樂於嘗試,不確定性;他們的私事很多(聽說一年必須過4個情人節),心情不好就請假,動不動就辭職,責任感差?執行力無?簡直是一無是處!
其實,他們有的就是年輕,而年輕就是本錢,即使犯錯,從頭再來即可;他們的智力商數(IQ)並不差,情緒商數(EQ)稍加指點即可,逆境商數(AQ)有待加強;在職場上只要能把他們的「3Q」搞定,什麼問題也沒有。唯一要擔心的是語文能力,他們學英文的環境和條件比起以前好太多,至少每個年輕人都會哼幾條洋歌;英文能力不擔心,倒是中文能力堪慮!尤其是火星文入侵,恐會大大斲傷年輕世代的中文根基。
聽懂年輕人的話!
年輕世代喜歡標新立異,儘說些無厘頭的話,或取諧音如「踹共、魯蛇(Loser)」,或引用經典廣告詞如「就甘心、係金ㄟ、小確幸」,或模仿名人語氣如「這篇文章不叫好文章,什麼才叫好文章?」 ;不食人間煙火的台北人被叫做「天龍國」的人, Ubike(出租腳踏車)被暱稱為「小小黃」;已當祖母的北一女校友則自稱為「祖母綠」;說錯話會被「打臉」,做錯事說成「掉漆」;若能在網路上一夕爆紅,就能翻轉為最夯的流行用語;乍聽之下不知所云,弄懂後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這就是現代年輕人說的話。不管喜不喜歡,都必須要儘快面對它、聽懂它,否則怎麼配稱「我還是個年輕人耶」?
年輕世代為了求快或不讓老師和家長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在不change螢幕的前提下,整個鍵盤上的Keys能用上的全用上如夾雜中文、英文、台語、注音、數字、符號…等。
成功人生由我定義
美國曾有一位學者用30歲作為分界線,稱3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極端自我的Me世代,現在又將這條分界線降為20歲,稱20歲以下的年輕人為講求實用的Z世代。一家由一群20~30歲的年輕人所開的具有特色且成功的餐廳,吸引了各個年齡層的客戶,探究其原因竟得到如下的理由:40歲的人說「老闆娘看起來又萌又辣!」、50歲的人說「菜單的字很大!」、60歲的人說「有供養生餐!」、70歲的人說「有供輪椅,還有一桌給瑪利亞!」、80歲的人說「大家都沒去過?」,原來大家都老人痴呆了!
Z世代的年輕人從小對網路耳濡目染,看臉書比參考書多,總是生活於匆忙之中,富有創業家精神及改變社會的理想,這是未來社會的主宰者,成功人生也將由它們來定義;醫師、律師、會計師是傳統觀念下的成功人士,但現在已轉變為麵包師、服裝設計師、美容師等各行各業的達人;他們寧願不吃除夕團圓飯而去打工賺雙倍錢,不再看重年資或晉升而一心一意想出境遊學增見聞。柯文哲、陳長文、羅淑蕾、吳寶春、吳季剛、牛爾…等都是年輕世代心目中的成功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