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世界原有的秩序,卻也催生出各種獨特的創意,以設計之力,面對未知的挑戰。
設計趨勢 #1
篩檢科技更省時省力
德國知名品牌博世(Bosch),一向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零件供應商,也以電子產品、電動機工具聞名於世,不過它在2015年才成立的「醫療健康解決方案事業群」最近很受矚目,在與北愛爾蘭實驗室Randox Laboratories Ltd攜手後,率先推出全自動分子診斷系統,在這波抗疫行動中大出鋒頭。
這套Bosch Vivalytic Analyser結合了博世的研發、設計、製造等優勢,在短短六周之內,就迅速開發成為可上市商品,提供醫院、診所、實驗室進行COVID-19快篩,不到2個半小時就可獲得篩檢準確率超過95%的可靠篩檢結果,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訂定標準,協助防止傳染快速蔓延,降低新冠肺炎帶來的恐慌與不安。
它的關鍵特點,首先是檢體不需送至外部實驗室分析,在醫院、診所、公衛中心就可直接進行快篩。目前各國採檢,雖然速度愈來愈快,但問題在於往往得花上一到兩天往返,才能得到檢驗結果,但「時間」正是對抗病毒的關鍵要素,快速由現場即得知答案,可減少潛伏期患者傳布病毒的機會。
第二個優點,則是儀器能全自動運作,降低人力負擔。目前疫情一大隱憂,就是醫療及檢驗體系面臨超載,因此快速準確檢析病毒,便成刻不容緩的課題。全自動運作,可減低篩檢人力負擔。透過快速有效的篩檢,迅速隔離感染的患者,遏止病毒大規模傳播,真正做到提高精準率,降低傳播率。
第三個特點,是它在設計時特別考量使用簡便性。檢體由受測者鼻腔或咽喉取得後,置入已塗佈試劑的檢測盒當中密封,放入分析儀便能自動檢測,就算沒接受過相關訓練的醫事人員也能操作。
第四大特點,則是「差異化診斷」,這套篩檢系統可在單一病原體上,同時進行十種不同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分析,也就是說,不只能分析是否感染COVID-19,也能辨別是否感染A型流感或B型流感等病毒,讓篩檢更精確。
設計趨勢 #2
滅菌功能大受青睞
除了醫護人員與餐飲業者需要特別考量防範細菌孳生,一般大眾對消毒的警覺性也大幅提高,反映在產品設計上,抗菌與滅菌功能,便成為一股新興潮流。
家用型殺菌設備的興起,目前正是方興未艾,像是創立於1991年的法國知名設計品牌Lexon便推出Oblio二合一充電座,藉由內建LED燈發出的紫外線UV-C,破壞細菌、病毒、黴菌等微生物的DNA。這款充電器被設計成杯狀,只要記得將手機翻面,就能達到360度無死角滅菌,經實驗室證實可達到99.9%滅菌效果,有效殺死H1N1等病毒。
除此之外,車內密閉空間,也成滅菌功能產品另一戰場。像是專攻家用與車用電子產品市場的美國公司GHSP,今年便推出整合多功能於一身的汽車中央控制系統,能以觸控式面板及旋鈕,輕鬆控制車內溫度、音樂、導航、自駕、電話接聽等功能,讓駕駛人能專心緊盯路況,同時輕鬆滿足個人需求。
該產品並特別強調隨附的grēnlite™ 系統具有UV-C消毒功能,只要偵測到開始使用車內空間,便會釋放出紫外線,殺死病毒與細菌,保持空氣及物體表面清潔,減少暴露於病原體之下的危險。
設計趨勢 #3
抗菌訴求躍身王道
不只「滅菌」產品很受歡迎,「抗菌」產品更是大行其道。以電子用品為例,來自美國加州的AZIO公司便推出新型鍵盤、滑鼠,不但具抗菌功能,甚至可直接以水清洗!
這款產品的銀離子能對抗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黴菌侵襲,它的原理很簡單:帶正電的銀離子,接觸到有負電的微生物細胞,兩者便會相互吸附;銀離子接著會刺穿細胞,並進一步破壞細胞DNA及抑制蛋白質形成,讓細胞無法代謝繁殖,藉此達到「滅菌」效果。而為了讓使用者更安心,這款鍵盤與滑鼠還具備防水功能,不僅可以酒精直接擦拭,甚至放到洗碗機內沖洗也沒問題。
另外,每日不可或缺的衣物,也開始具備潛在抗菌效果。由兄弟檔Nick Tidball和Steve Tidball共同創立的品牌Vollebak,近期推出Full Metal Jacket,每件有65%是由銅質纖維構成,如果全部抽出鋪平,可延展至11公里之長。
自古以來,銅就被發現具有防止發炎、減少疾病傳染等功效;由於銅能釋放出帶電荷的離子,使微生物難以呼吸,並可進入細菌內部,完全清除其DNA,從而達到抗菌效果。
這款產品其實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三年便已著手開發,創辦人Steve Tidball回憶,是在聽過比爾.蓋茲於TED Talk談論傳染病之後,聯想到使用銅線來製作服裝的可能性。這款夾克不僅可防風、防水,而且通風、透氣,它採用一種薄膜技術,表面孔洞可以開合,保持身體溫度恆定。雖然該產品還未被實驗證明可直接抵抗新冠病毒,但未來研發抗菌材質製衣,由此已可看出隱隱成形的趨勢。
設計趨勢 #4
遠端服務急速興起
在疫情橫掃全球之際,異地辦公、彈性工作等風險分散策略,也成為對抗傳染疾病的一大關鍵。過去鎖定「個人」用戶的遠端醫療服務,最近開始搶攻「企業」商機,推出訴求照顧員工的線上諮詢系統,從預防衛教,到診斷、治療、追蹤一手包辦,還能全天候隨時進行協助,不但能解決燃眉之急,還可減少就診頻率與風險,有效分散醫療院所壓力。
加拿大的INLIV公司,為企業提供員工醫療照護服務已有四十年以上經驗,近期推出新產品Wello,訴求每月只要在員工身上多花11到15元加幣(約台幣240至330元),就能利用無線科技「虛實整合」,透過視訊診斷、電話問診,以及由醫護人員二十四小時待命的即時對話,處理突發醫療狀況,帶來更多彈性與便利。
這項服務的設計邏輯是:金融業與運輸物流業都已善用網路科技,為何醫療始終一成不變?在進行產品服務開發時,他們發現加拿大人的需求痛點就是「醫療服務取得不易」,因此決定由「企業照顧員工」的角度,規劃這套產品。
在歐美,很多國家就診不但曠日廢時,而且所費不貲。這種漫長的等待,無法即時解決健康疑慮,不僅導致更長的病假,甚至耽誤病情。在這種狀況下,有超過七成五的加拿大勞動者表示願意使用虛擬健康照護服務,來解決特定的健康隱憂或非急迫性的健康問題。
說起來,線上遠端診療並非新鮮事,但關鍵在於,它與使用者之間距離感仍大,取得也並不容易。如果能讓線上醫療諮詢更簡易,為患者更快取得建議或答案,非但能大幅省下時間、金錢,更重要的是,減低焦慮與不安。
因此Wello鎖定企業用戶拓展線上醫療照護服務,一旦企業加入,員工會收到表格,建立私人帳號,在得到使用者許可的狀態下,使用者的家庭醫師、醫護照顧者以及常用藥房,會互相分享使用者的醫療與健康紀錄,讓醫療諮詢更快速周全,也能在保障使用者隱私的狀況下,提供心理諮詢與輔導轉介,有時甚至能防範未然。
而它最具吸引力的賣點,就是提供經驗豐富的執業護理師組成諮詢團隊,除能立即提出治療協助,還能提供用藥與專科轉診建議。它的使用概念就是:與其花費數小時去排隊看病、買藥,不如立刻打個電話線上問診,不但可即時獲得診療諮詢,還能快速將處方簽送至指定藥局,解決健康問題。
Wello不僅協助用戶紓解小病痛,也能幫忙解決諸如壓力、營養、心理等日常問題,讓員工在擁有健康身心後,更投入工作、減少請假缺勤。甚至當員工對職務調動感到不安或憂慮,也可以上線進行諮詢,獲得協助與心理支持。假使員工在國外出差生病,也能進行跨國協調:種種的服務,就是希望讓員工有更堅強的後盾,在醫療保障上更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