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是人的第二心臟」,我們的腳包括26塊骨頭、56個關節與118根肌腱,必須承受走路時2倍、跑步時6倍的身體重量。事實上無論是生物力學還是治療技術,腳的治療都跟一般骨科醫學有所不同。
穿高跟鞋沒有對或錯,只有合不合適
「穿高跟鞋」對許多女性很重要,但長久下來容易造成疼痛、外形軸向、功能及關節活動角度過於彎曲導致變形等。而高跟鞋除了增高,在視覺上也可讓小腿比例拉長、腳變小,促進翹臀及挺胸的功能,甚至是許多服務業規定的服裝。說實在的,和古代裹小腳有點像,都可以使女性走起路來搖曳生姿。
骨科教科書中直接寫道:「拇趾外翻治療的第一步:改變穿鞋的形式……」如果患者願意這輩子都不穿包鞋、高跟鞋,當然沒問題,但事實上來看診的患者,往往都抱著更多的期待。所以我從來不會直接對患者說:「妳不可以穿高跟鞋,或任何包覆腳趾的狹長鞋子。」這就好像叫患者「不要走路」一樣沒有意義,因為患者做不到。
基本上,我並不是那麼鼓勵大家常穿高跟鞋,但是,我也不願見到把所有足部疾病的原罪都怪到高跟鞋上,因為這觀點也是不正確的。有人說穿高跟鞋會背痛,但有研究顯示穿高跟鞋其實對背痛沒有那麼大的影響。我也曾刻意去查看穿高跟鞋會不會造成膝蓋痛,有研究以肌電圖測量大腿肌肉的電波變化,探究穿高跟鞋的人,坐下後站起來那一瞬間,肌肉用力是否會不平衡而導致膝蓋痛,結果顯示也沒有相關。
雖然穿高跟鞋確實有缺點,因為後跟提高,壓力都集中在趾蹠關節上,對前足的壓力過大,容易造成拇趾外翻、甲溝炎等狀況。但是相對地,它也可以暫時舒緩某些疾病的不適感,比如說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是某些偏前方的踝關節毛病,穿高跟鞋可能還比較舒服一點。這也就是我常說的:沒有什麼對或錯,重要的是要了解疾病產生的原因,理解可能產生的後果,之後選擇你最適合的方式去做又何妨!
孩子腳跟痛是在「轉大人」?
在發育期間,除了要注意小朋友能否長高外,也千萬不要忽略了「莫名其妙腳痛」的現象;如果小朋友老是抱怨腳跟痛,很有可能是「骨骺炎」所致。骨骺炎不只發生在跟骨。基本上,只要有生長板的地方,就有可能會因為使用過當引起骨骺炎,但腳跟因為是運動、活動時應力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最容易發生跟骨骨骺炎。
• 骨骺炎的痛較為分散,不像足底筋膜炎的痛點集中在腳底。
• 若不小心引發了骨骺炎,可能多休息後症狀就會緩解,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一下床就會痛,腳踩踏時也會不舒服。
對多數人而言,它是很神秘的病,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可是它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卻不盡相同。
骨骺炎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主要是運動太過劇烈所致。根據研究顯示,骨骺炎的好發族群,多是八到十一歲的男生,女生就比較少。因為這階段的男生活潑好動,患骨骺炎的機會較高。除了腳跟外,還有哪些地方容易發生骨骺炎呢?基本上,腳掌前端的蹠骨頭也會產生骨骺炎,有時候甚至會延伸到成人階段,形成慢性問題,最後甚至要進開刀房。反而常見的跟骨骨骺炎,還不至於會因為延遲治療讓病症惡化到這麼嚴重,一般保守治療就可以有不錯的效果。此外,髕骨韌帶與膝蓋連結處也有生長板,發炎後就形成「少年跳躍者膝」或「脛骨結節骨凸炎」(Osgood-Schlatter disease)。另外,像少棒選手因為手肘使用過度頻繁,扭轉過劇,容易患少棒肘,都是類似生長板的疾病。
其實,只要有正確的觀念和因應態度,骨骺炎並不是很嚴重的疾病。首先就是要多休息,復原後,也不要忘記運動一定要適度,不要過頭。其次,選擇一副適當的鞋墊,會對症狀的緩解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說,市面上一些矽膠材質的「足跟鞋墊」(非足弓)就是不錯的工具;它可以幫助小朋友的腳跟提高,力量就會向前分散,足跟的壓力就會減少;此外,矽膠還可以有效分散每一步的力量,運動時會覺得比較舒服,沒這麼痛。
一旦小朋友發生了莫名其妙的腳跟痛,要了解,它非常有可能是骨骺炎而不是足底筋膜炎,但也有可能是腫瘤,甚至是肌腱斷裂、感染等等,雖然後者情況非常罕見。若要排除這些情形,找出正確原因,就應該要尋求專業醫生協助,照X光來確認。不要再相信一些錯誤的觀念,如「生長痛」、「轉大人」、「轉骨方」等等,或者在情況還不明瞭的時候,就跑去找國術館、民俗療法「喬一喬」。為了降低困擾,應建立正確醫學認知,一旦發生狀況,立即尋求專科醫師的診治才是正道。
痛風性關節炎 控制好尿酸值就不用一輩子吃藥
由於痛風性關節炎不痛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的症狀,所以有很多患者在疼痛消解後便輕忽大意,然而,痛風性關節炎後續若沒有妥善處理,引發的後果是很嚴重的。正因為痛風性關節炎對關節的影響,不只是關節外觀凸出一塊而已,它還會侵蝕關節,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嚴重的話,關節甚至很可能會潰爛,整個功能被破壞殆盡,到最後只能進行關節融合術補救,而且從內科的觀點來看,痛風性關節炎甚至有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
所以,針對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一定要從根本的控制尿酸值做起。然而,很多人希望能根治,卻又害怕長期服用藥物會傷身體,所以諱疾忌醫或尋求某些民間療法。
痛風是體質與生活型態的混合表現,想要依靠所謂民俗療法改變遺傳基因,或根治容易罹患痛風的體質,實在有點異想天開。相對地,怕降尿酸藥物傷害身體,而不去積極治療自己的慢性痛風也是錯誤觀念,其實並非患者有痛風就必須一輩子吃降尿酸藥,如果患者改變生活型態,並配合降尿酸的藥物,讓血中尿酸值持續維持良好,之後可能就可以停止服用。
人體是經過數十萬年的演進而成為現在的型態,其設計原本就不是要讓我們承受現代飲食中這麼高的普林量,所以飲食控制對痛風性關節炎的治療,當然是有必要的,但很多人談到痛風,往往只談飲食控制,其他的就不管。其實,飲食控制只是生活型態改變的一個面向而已。因此良好的生活型態,多喝水、不過度疲勞及過度運動或熬夜或突然大吃大喝,才是最關鍵的因應方式。
Q.氣墊鞋一定有益健康?
正解:當腳變形或有不穩定的狀況,比如腳往內傾斜或往外傾斜很嚴重,當你穿更軟的鞋子時,就會內傾或外傾得更嚴重。
Q.穿寬楦頭的鞋子,腳就比較舒服?
正解:未必。楦頭寬,理論上可以讓腳趾頭的活動比較好,可是有些看似很寬,前面腳趾頭下探的空間卻不足,那也沒用。如果楦頭過寬,中足部固定不夠而滑動,反而造成肌腱疲勞及疼痛。
Q.舊鞋比新鞋好穿?
正解:當鞋子磨損到一定程度,應該要換掉。磨損得厲害的鞋,會令腳跟傾斜。而運動鞋穿久變薄,它的吸震功能也會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