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追劇的朋友不難發現,有些演員幾乎每部戲都出現,看著眼熟,但卻總叫不出名字。同樣的,職場中也有類似的人,總是被叫成「那個誰誰誰」或者「戴眼鏡坐靠窗位置那位」。這就是世人眼中的B咖,沒有辨識度、存在感極低、缺乏特殊表現,在團體中甚至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
可以高大上,誰願意當路人!在多數平凡人中,總有不凡者,他並非受到特別的眷顧,而是從起心動念、付出行動並且堅持,這是一條漫長的路,從B咖一路晉級,無他,JUST DO IT!
重點是努力 才能為選擇加分
世人喜歡看成功的故事,無非想從中找到可以借鏡依循的發達之路。這自是無可厚非,然而,當你在羨慕別人的成功時也必須意識到,這是別人的故事,而你的故事必須由你自己來完成。
身處資通訊狂襲的世代,許多規則與方法已經被打破,不論是生產技術、工作方法、商業模式等都起了掀天揭地的變革,因此過去的或別人的成功之道對你不見得管用。來自日本的眼鏡品牌OWNDAYS社長田中修治就告訴筆者,他買下OWNDAYS時,對眼鏡這個行業並不了解,當年的他僅憑著年輕、無知就買下這家瀕臨破產的公司。他說:如果有經驗,可能就不會創新經營,或許做得跟之前的眼鏡公司大同小異。
不論是默默無聞的上班族或一家毫不起眼的公司,其實也是最沒有包袱,而同時也擁有最大的本錢,那就是「行動」。田中修治說成功的人要嘛是天才,要嘛是笨蛋,承認自己是笨蛋不會讓自己損失什麼,因為知道不足才會拼命努力,而行動便是在累積經驗。遺憾的是多數人都介於天才與笨蛋之間,聰明不足、努力更是不夠,所以社會上永遠不缺乏失敗的案例。他也提醒,不可能等到做足萬全準備才投入,邊做邊修正有時更能產生績效,畢竟現代人身邊都有一位無所不知的「谷哥大神」或「百度搜尋」,找資料變得很容易,但擁有這些資訊不代表能夠成功,只有付出行動才會有所改變。
成功者想的就是:不能放棄
行動,並不是叫我們魯莽或盲目地衝撞,而是改變思維後,還必須「起而行」。所以重點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任職於國際觀光飯店的TING大學考得並不理想,但她並沒有懷憂喪志,周遭同學自我放棄的氛圍更激起她的好勝心,她打定主意,四年後要從後段班的大學走到頂尖大學去唸研究所。這個想法敦促她大學四年內都保持在前三名,果不其然,她大學光榮畢業、順利考上一流的大學研究所。當同學抱持「我們就是比人差,努力又有甚麼用」的想法虛度光陰時,她不只努力學習、也熱衷課外活動和社團。她說:不想浪費時間在純粹吃喝玩樂上,希望透過助人的活動去印證所學。「我就是喜歡接觸人,志工型態的社團和課外活動對我來說既好玩、又有意義。」TING分享時眼中閃著光芒。
她也透露,研究所口試時,發現24個考生中只有她非知名大學畢業,最後卻成為4個錄取生之一。一開始覺得自己程度最差,不敢問老師自己被錄取的原因,相處後才鼓起勇氣問,老師說她大學有很多當志工的經驗加了不少分數。她相信,人生不是只有學測,念後段班學校又如何,每天都努力自我充實、付出青春於助人上,點點滴滴累積成生命的厚度,竟也幫到她考取一流研究所。
而儘管自卑卻仍一秉初衷努力不懈,這又是另一個動人的故事。她發現其他同學可以很輕鬆地閱讀英文資料,但那些東西對她卻像天書一般。她於是告訴自己:沒關係,別人一小時看完,我就看六小時,別人讀一天的書、我就讀六天。就這樣,從一開始要費力查字典、先翻譯成中文、硬著頭皮請教老師是否有誤譯或誤解,一步一步辛苦地走過來,她終能如期取得碩士學位並且無縫接軌地進入職場!
改變思維 贏在態度
擺脫B咖人生,先想想出發點是什麼?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自己的能力;想要過富裕生活或擁有權力?找出力爭上游的動力,才有行動的方向。
小學四年級開始做公益的沈芯菱說,一開始她只是想解決切身的問題,自己的阿公、阿嬤、長輩們辛苦務農,農作卻賣不出去,她才會開始利用科技(網路)幫大家賣產品。接下來一路的公益事蹟,沒有接受過任何的贊助捐款!但是如同大家所熟知的她─出身台灣雲林貧窮人家,從小就跟著父母擺攤維生—她並不是個有錢人。顛覆了一般人認為助人必須先有錢的觀念。她在很多場合不斷地強調「不是因為有能力才去幫助別人,而是因為幫助了別人之後才獲得能力。」同樣地,行善不必等到有錢,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處境下,只要有心都可以助人。
這種「先一步」的思維,正是所有想要擺脫B咖或渴求成功的人必須具備的。例如,你想成為企業中不可取代的人才、甚至是企業的接班人,你想的就要比同儕多。因為上班族所在意的是能否在職場中生存下來、或者工作會不會被取代等;但是老闆想的是公司的成長和永續。前者是一己競爭力、後者則聚焦於策略思考。或許你也曾不服氣,覺得老闆只不過就是幸運提早卡到好位置而已。但是,與其不服氣,何不檢視自己、反問自己:如果在那個位置真的會做得比較好嗎、我會怎麼做?
但坦白講,上班族也有很多必須頭痛的事,可能沒有情境去設想那些問題,而且主管恐怕也不太願意教部屬如何高瞻遠矚。所以要為自己創造情境和機會。例如學習,不論是上網學語言或去烹飪教室學做菜,過程中除了達到你的核心目的外,不妨多設想些,包括如果你來營運網站或烹飪教室,會用何種方式優化學員的學習環境;如果你上的是免費課程,想想看如何維持營運等。
當然,參加社團或念EMBA也可以多認識一些亦師亦友的夥伴。又或者投身公益,去體會更多元的人生,透過付出得到滿足。當然也可以運用你的專業去思考如何讓公益目的極大化,或者協助募款、籌措物資或引進各種資源等。當局者迷。跳脫日常,往往更能清楚地思考,讓創意萌發,不斷地透過各種方式蓄積能量,總有一天在關鍵時刻可以有所發揮,從此你就不再只是面目模糊的張三或李四,而是一號「我說了算!」的人物。
要擁有這樣的話語權,絕非一朝一夕的功夫,平日的學習與付出,待人與接物,一切一切都在型塑你的樣子,並且也看在別人眼裡。多數人都沒有機會贏在起跑點,但絕對有機會贏在轉捩點!A+人才來自一步一腳印的經營,從來沒有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