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8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識材成器,依料施工 「玉見設計」特展解讀(二)

玉器在中國經歷了八千餘年的發展,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意涵。它是君子比德的標的,是君王祭祀的貢物,也是後世富賈把盤的玩物……。然而從天然的玉石到形態各異的玉器,這中間離不開治玉工人的巧思。本期筆者會帶領大家走進玉工的設計世界,還原這一識材成器的過程。

一、省工省料

玉是珍貴的美石,本身難以獲得,加之硬度較高,不易雕琢。因此如果可以依照玉原石的天然形態進行加工,則可以節約玉料及製作的時間成本。這樣的道理似乎看上去非常簡單,但玉工仍需解決實際需求和天然玉料形狀間差異的難題。因此好的玉工會整合以上諸多因素,並加上自身藝術創作,設計出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玉器成品。

 

例如此次展出的漢代玉鳥(圖1),就完美的詮釋了「省工省料」的設計理念。這件玉鳥初看是選取了鳥的側面進行雕琢,細節處理的十分精緻,雙眼炯炯有神,羽冠飄垂於後背,身體兩側有浮雕的羽翅。這些部分都採用了單一的側面視角取像。但是玉鳥的尾部卻打破了原有視點上的統一,選取了俯視的取像效果。也就是說這件玉鳥組合了側視和俯視兩個視點。這種違背「常理」的設計正是依料施工同具體需要妥協的結果。玉工期初得到的玉原石厚度有限,但是卻需要製作鳥的側視像,然而鳥的頭部、身體以及尾部對玉料厚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玉工就想出了變幻視點的解決方法,將玉鳥「適應」在一塊厚薄不均的玉料裡。除了類似玉鳥這樣的圓雕玉器之外,大量的片狀玉器也體現出了依料施工、省工省料的設計理念,戰國時期千姿百態的龍形玉佩雖然變化多端,但部分龍形佩的外部輪廓卻是規整的方形或三角形(圖2),這種「萬變不離其宗」的呈現方式也是依料施工的直接結果。

漢代玉鳥—厚薄不均玉料應用漢代玉鳥—厚薄不均玉料應用

  

戰國龍形佩—依料施工應用

二、物盡其用

雖然玉工在設計器物造型時會盡可能的貼近玉原石的本身形狀,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實際需要的器物造型嚴整,難以發生變化。這就會在玉器製作的過程中產生相應的餘料,如何讓他們物盡其用也是在設計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璧形器是中國古玉發展史中長盛不衰的主要器型,內圓外圓是其最為基本的要求,如此規整的造型致使在加工過程中勢必會產生大量有弧形邊緣的餘料。這些餘料經過玉工的精心規劃也使其成為兼具美觀和實用的玉器。例如此次展出的這件漢代玉帶鉤(圖3),就是餘料再設計的佳品。此件帶鉤鉤首設計為龍首,底部鉤鈕為方形,確保了實用功能。但鉤身的一側呈現出不規則的弧形,則表明其原先應該是圓形器物的邊緣餘料。這種物盡其用的設計理念也是古玉設計師們對依料施工在實踐上的詮釋。除此之外,玉工還能夠根據玉料的色澤、瑕疵等原料特徵進行裝飾紋樣上的刻畫或鏤空設計,使天然材料能夠更好的適應成品的要求。

 

「識材成器、依料施工」,這些古人運用的設計語彙也是能夠啟發時下設計師創意的靈感源泉。

漢代玉帶鈎—環形玉器余料應用漢代玉帶鈎—環形玉器余料應用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