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進而讓博物館「活起來」,是近幾年博物館界都在思考和探索的課題 。震旦博物館上月歡慶四周年,推出「玉見設計——中國古玉形紋設計特展」,由淺入深的玉器設計史,讓人秒懂古器物學,趣味互動的展陳設計,帶來引人入勝的新意,更鮮活、更親近大眾的震旦博物館,帶領你探尋古代玉器的奧秘,從古代玉匠的智慧,重新認識古玉形紋設計的新價值。
古史新說——為你解讀中國古玉設計史
「設計」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詞彙,從個人的髮型、妝容到鞋帽服飾,從居家用品到環境空間,隨處可見設計的身影。然而,「設計」其實並非現代才有的觀念,它從很早就存在于人類歷史長河中,只是古人的字典裡沒有「設計」這個詞彙。先民是以務實的態度,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來思考,如何運用現成的珍貴的、有限的材料和技術,製作出符合功能所需的器物。
玉見設計展覽以玉器為例,從「依料施工」、「角度取象」、「樣稿組裝」及「一元多式」四項,嘗試剖析古人的設計理念。歡迎與我們一起深入玉的世界,探訪數千年前的形紋設計,感受古人的巧思。
依料施工 依料施工:省工省料、物盡其用
玉是珍貴的美石,硬度偏高,不易雕琢,玉匠為了省工省料,會在製作與其之前先行「相」料,觀察玉料形狀與所需器形是否相符。如何切割才能減少耗材,做成所須的器物?據此,發展出「依料施工」的方法:將各式器物依照形狀大小排出主次之別,以決定用料先後的順序,體現了古人省工省料、物盡其用的智慧。
角度取象:視點變化、隨形設計
古代玉器的角度取象,與玉料形狀和審美觀念息息相關。簡單的角度取象采單一視點設計,如正面、側面或俯視像三類;稍有變化者則是雙視點,以左右兩個側面結合為正面,或以正面和側面、側面及俯視來表現動物的姿態與特徵;較複雜者,則為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多種視點,這可使得平面或靜態的動物玉飾產生立體生動的效果。
樣稿組裝:時代紋樣、巧智組合
古玉的動物紋飾具有時代特徵,但會隨著器形而改變,顯示當時存在著基本的樣稿,可依形制而作調整。如西周的人紋和龍紋,在玉璜和玉玦上作左右對稱或環狀排列;春秋時期的虺龍紋,有如寄生一般隱身於動物玉飾上,戰國時期的蛇身龍紋以依附、交疊、共身及雙身等形式,構成群體動物紋的組合。
一元多式:題材相同、料形變化
「一元多式」是指同一題材、形式相異,或同一品類、紋飾有別的情況。如西周玉鳥有長方形、三角形及圓形之狀,也有多色玉料的巧雕製作。玉料較厚者可製作高浮雕動物紋,玉料寬薄者製作出廓式的動物紋邊飾。一元多式的變化,突破傳統造型的制約,使古代玉器更具創意。
「玉見設計」展覽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為精選的玉器形紋設計展品陳設,通過剖析玉器的設計思維,讓觀眾看完展覽後,即刻領悟古人設計智慧的精華。另外,展覽也規劃三大多媒體互動展區,運用光影投射、掃描互動,讓人在絢爛的色彩光影中,仿佛置身歷史長河中,感受博物館「活起來」的迷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