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雖屬行銷活動,但其重點在於結交朋友、擴大互動網絡與影響力,必須等到操作有成、且時機成熟之後,才有可能進一步與商務行為巧妙結合,因此,至少在操作初期,行銷者應該要盡量降低商業色彩,以免請君入甕不成,反而嚇跑了一堆潛在消費者,並引來網路負評。基本上,行銷者可以藉由多元的行銷手法(如內容行銷、策展、故事行銷等),循序漸進地操作社群行銷,以逐步贏得消費者的喜愛與信賴,進而將社群成員轉化為粉絲,甚至在堅實的互信基礎下,進一步開發社群商務。
案例1)Nike
留住社群成員、持續互動與分享
就吸引與留住社群成員、持續互動與分享而言,我們舉全球運動龍頭Nike為例。隨著行動第一、乃至於行動唯一時代的來臨,如何透過手機有效經營社群,就成為一個日益重要的課題,為了吸引更多人加入運動的陣營,並讓舊雨新歡均能成為彼此相互扶持、打氣的運動夥伴,Nike遂推出了Nike+,以便透過這個運動社群APP,讓愈來愈多人喜歡上運動,進而喜歡上Nike。
Nike知道,大多數運動者都希望隸屬於某個社群,不僅可以與社群成員分享運動相關數據,也可以聽聽別人的運動心得與建議,彼此之間還可以互相支援打氣,因此,Nike特別為顧客創立了Nike+社群,使用者只要透過應用程式,上傳資料到Nike+網站,網站首頁會即時更新全球使用者累積的三個最新數據,包括「總共燃燒了多少卡路里」、「總共跑了多少步」、「總共達成了多少自己設定的目標」。藉由Nike+,運動被數量化、公開化、社群化,宛如時尚般地讓消費者忍不住想要追隨,透過經常性地使用Nike+,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消費者對該品牌的感情自然與日俱增。
Nike把Nike+定位為公司跟消費者維繫一輩子關係的數位平台,並做為蒐集消費者意見與回饋的重要資料管道,透過將運動數量化、公開化、社交化,就可以藉由親朋好友的隨時鞭策讓使用者持續使用,只要顧客能夠持續使用Nike+,對品牌的感情自然會一天比一天加深,這也是Nike用以深耕顧客關係的重要平台。
案例2)小米科技
強調用戶參與、用戶體驗的社群時代
就強化黏度/參與感而言,我們舉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迅速崛起的小米科技為例。小米認為,這是一個強調用戶參與、用戶體驗的社群時代,不同於其他品牌的難以親近,小米不僅持續與用戶直接互動,並邀請粉絲參與產品設計與測試,一切的設計與規劃皆以粉絲為核心。小米最厲害的地方不是產品多完美、技術多高超或性能多厲害,而是做到隨時回應粉絲的意見,讓粉絲產生強烈的認同感與高黏著度,許多小米粉絲更以「米粉」自稱,以彰顯自己對小米的熱愛。
為了牢牢黏住粉絲,小米透過虛實並進的多重路徑,以持續增強粉絲的向心力與認同感,其中主要包括:投注許多心力在與粉絲互動上,每月在小米官網刊登的《爆米花電子雜誌》,閱讀者高達一千三百二十三萬人次,是一般財經紙本雜誌的十餘倍。從雷軍到高階主管到工程師,每個人都投注許多時間與粉絲互動,不僅藉此直接面對用戶的批判與意見,並做為持續改善產品的資料來源。
早在2011年7月(當時小米只發表了MIUI),專供網友討論小米產品功能的「小米社區」論壇就已經成立了,截至2014年中,小米社區已突破兩千萬用戶,是中國流量最大的廠商自建論壇。小米廣納用戶測試意見,讓操作介面MIUI可以每天改動,每週有新版,還有許多客製化選擇與可愛的圖示設計,讓用戶愛不釋手。事實上,許多米粉都是MIUI的共同開發者,小米歡迎並鼓勵粉絲對MIUI提出改善建議,只要認同的粉絲數達到內部標準,就會反映在每週的改版中。
為了避免負評在網路上迅速散播傷及公司形象,小米科技的新媒體小組成員被要求必須在短短十五分鐘內,從茫茫的網路訊息海中迅速撈出對小米的評論(尤其是負評),並即時回覆,這就是小米著名的「十五分鐘響應」。小米的社群經營是虛實並進的,例如:「同城會」就是一個實體粉絲組織,目前包括台北在內,已有一百三十多個城市有同城會,同城會的會長都是由米粉擔任,每個月至少舉辦一次聚會,由小米負責提供禮品。此外,到了年底,還會擴大舉辦爆米花年終盛典,如同米粉尾牙般地盛大慶祝,以感謝米粉們一年來的支持。
案例3)iFit愛瘦身
真實案例加上可愛的圖文,吸引粉絲注意
iFit創辦人陳韻如因為瘦身有成,逢人就被問是怎麼瘦下來的,於是,她就在2012年將自己的瘦身經驗PO在臉書上與網友分享,並成立iFit粉絲團,透過可愛的圖文及內容紮實、有趣且具可讀性的文章,不僅深獲女性網友的好評,並吸引不少想要瘦身的人成為其粉絲,截至2015年1月為止,粉絲人數已達六十七萬人,其中高達85%是女性。
當時在出版社上班的陳韻如本來打算,等到半年後粉絲數如果達到三萬人,就可以出書推廣健康瘦身,沒想到,短短一個月之內,粉絲人數就衝上十五萬人,爆紅的程度連她自己都嚇一大跳,並開始思考或許這是一個值得經營的商機。接下來,粉絲團的成員就開始陸續提出「室內腳踏車要去哪裡買?」、「我要吃什麼才會健康瘦?」之類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不僅讓創業經驗豐富的陳韻如眼睛為之一亮,也讓她嗅到了濃濃的商機。為了確定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她就開始進行測試,結果,第一次在粉絲團揪團買健身腳踏車的嘗試,就號召到兩百人參加,團購金額高達一百二十萬,讓她更加確定這個市場具有開發的潛力(根據統計,台灣一年的減肥商機高達六百億元),因此,她便與夫婿一起創立「iFit愛瘦身」,並於2013年透過iFit團購網開始著手經營社群商務。
有了揪團買健身腳踏車的成功經驗之後,iFit就開始幫粉絲挑選商品,藉由員工親身試用經驗,推薦高CP值的低卡食品、運動器材等與瘦身相關商品給會員。截至2015年1月為止,該公司已陸續開發出逾百項的商品,其中某些明星商品甚至還供不應求,如微卡蒟蒻涼麵(已熱銷逾二十萬包)、鳳梨乾(已售出逾五萬包)等。
與一般的社群商務及B2C購物網站的操作方式不同的是,iFit是由陳韻如及夫婿親自挑選商品,並經過實際測試之後才會推出。如果市面上找不到適合推薦給粉絲的商品,他們還會找廠商共同研發,務必要讓所推薦的商品符合粉絲的需要。透過在第一線持續與粉絲互動,因此,陳韻如非常了解這群粉絲要的東西是什麼,而且,因為陳韻如把粉絲當做自己的姊妹淘般看待,因此,在商品挑選與測試上絲毫不敢馬虎,也正因為如此,才能贏得粉絲的信任與支持,使其社群商務的規模持續成長,營收從2013年的六千萬元,快速拉升到2014年的二億元。
iFit不像其他電商那樣,只會拼低價與物流速度,而是透過分享減肥心得與步驟,慢慢與粉絲搏感情,並從中逐漸贏得粉絲的認同與信任,然後才在適當的時機著手經營社群商務,並陸續引進相關的商品。這樣以誠相待、耐心經營的模式,不僅讓粉絲團的凝聚力強、忠誠度高,回購率也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