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9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角度取象的形紋設計

商代.龍形佩
首、身、尾橫向連成一體,以單眼、單角及單足呈現側面取得的形象。(圖一)

一、單角度取象設計

單角度取象是從某個單一角度所取得的形象,為歷代玉雕最普遍的設計方法,其中以正前方、左側方、右側方及上方俯視等角度最常見。

例如圖一為商代的龍形玉佩,此器的龍首位於右邊,鼻吻朝下,表面陰刻大眼,頭上豎立蘑菇形的獸角,背部隆起如丘,尾巴朝下款擺再轉折向上,末端向內勾捲,拱身中間雕琢L形的腿部和足爪,表現腿部屈膝的動作與姿態。此種龍首、身軀及尾巴橫向相連為一體,並且只有單眼、單角及單足的造型,正是從右邊所取得的側面龍形。

其他如正前方所取得的正面像,往往包含成對的獸角、獸耳與眼睛,以及居於中軸的鼻吻,至於由上往下看的俯視像,則以背部身軀為主,凡此都是單一角度的取象設計。

商代.龍形玉弭
此器以柱形玉料製作,運用正側二種不同的角度取象,組成一個正面獸形紋。(圖二)

 

二、雙角度取象設計

雙角度取象是指一件玉雕動物運用了二種不同的角度取象,常見的有左側面+右側面、正面+左(右)側面,以及俯視+左(右)側面的組合,主要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及商周時期。

例如圖二為商代的玉弭,此器以略厚的長條玉料製作,上半部雕琢一個夔龍,下半部收尖,中間以ㄍ形紋和三角形紋為飾。夔龍由側面角度取象,頭部比例較大,翹鼻張口面向下方,單足收於顎下,蘑菇角朝上豎立,尾巴捲成圓形的小繫帶孔。

由於此器乃雙面琢紋之器,將正背兩面的夔龍紋接合起來時,情況如拓片所示,原本從左右兩邊所取得的側面像,卻恰好組成一個正面獸形紋,為商代玉弭特有的雙角度取象設計。其他的雙角度取象則可形成立體造型、某一動作或某種形象特徵,呈現多元化的視點運用。

戰國晚期.方形玉飾線繪圖
此器的紋飾採三角度取象,結合正面和左右側面來表現獸形動物的完整樣貌。(圖三)

 

三、三角度取象設計

三角度取象主要見於戰國晚期-漢代的動物紋飾上,是包含一個正面和左右兩個側面的設計。

例如圖三為戰國晚期長方形玉飾的線繪圖,此器表面陰刻一個獸形動物,頭部位於器面下方,後面連接二個近似馬匹的身軀,以背脊向內、雙蹄朝外的形態彼此相連,看起來好像一個「雙身一首」的異獸。

但是這兩個獸身各有二隻腿部和一條長尾,形態與左右兩側所看到的獸身形狀相同,應該是玉工為了在平面器表上表現動物的全貌,所以將其分為正面頭部、左側身軀及右側身軀三部分,再依相對位置接合起來,成為完整的獸形動物。

如此的三角度取象廣泛運用於獸形紋大璧上,只是二個側面獸身配合圓形玉璧的形制開展為弧形,以四分法的形式重覆布局,成為戰國晚期—漢代的特有紋飾。

春秋晚期.虎形佩
此器結合了側視、後視及斜角俯視等相異的角度,形成一種立體化的玉虎造型。(圖四)

 

四、多角度取象設計 

多角度取象是在一個象生動物的輪廓裡,運用了各種不同的角度取象來表現相異的部位,以呈現出立體化的感覺。

例如圖四為春秋晚期的虎形佩,此器的整體輪廓是從右邊所見的形狀,但是表面紋飾包含了不同的視點組合。虎首由圓眼、翹鼻、張口及單耳組成俯首向下的側面;頸部、腹部及尾巴中間橫貫一條帶狀扭絲紋,扭絲紋兩側排列對稱的短弧線,卻是由背面取得的中脊像。前腿以一個如意雲紋表現大腿肌肉,配合L形的屈肘和足爪,屬於右側面的腿型;後腿下半部與前肢相同,但是上面卻用二個相對的雲紋表現另一側的大腿肌肉,使後腿呈現斜角俯視的狀態。

全器結合了側視、後視及斜角俯視等相異的角度,形成一種立體化的玉虎造型。

漢代.玉鳥
此器以塊狀玉石為材料,用陰刻、淺浮雕及凹弧面等技法,製作出寫實的圓雕造型。(圖五)

 

五、全角度取象設計

全角度取象是真正能夠呈現動物全形的方法,一般稱之為「圓雕」,是歷代玉器皆有的品類。

例如圖五為漢代的玉鳥,鳥首渾圓,尖喙寬短,頸部內縮,冠羽向後飄垂,身軀寬扁,翅膀由身體兩側向後收束於背上,鳥足收於腹下,尾羽朝後垂放,呈現蹲伏的姿態。玉鳥表面用淺浮雕突顯冠羽和翅膀,臉部陰刻圓形雙眼,並用長條狀的渦紋勾勒該處的羽毛,翅膀前半部雕琢鱗片紋,後半部用凹弧面表示層層相疊的羽翮,尾巴也以放射狀的長條渦紋象徵左右開展的尾羽,形象頗為寫實。

由於此器以厚塊狀的玉料製作造型,並用陰刻、淺浮雕及凹弧面等技法表現細部特徵,使觀者可以從四面八方看到鳥的各個部位,正是全角度的取象設計。

 

取象角度決定了玉雕動物的形貌,產生平面或立體、單面或全形,以及靜態或動態等效果,在古玉的形紋設計中是很有趣的現象。下期將以觀賞者的視點為題,介紹戰國晚期—漢代的劍飾玉設計。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