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時間,我請一位業務部的同仁和我一起用餐。平時我們在辦公室和會議室這些嚴肅場合的對話已經夠多了,我想透過非正式場合的閒聊,建立更全面且真實的溝通。
這是一家位於中國的工廠,和大部分成長快速的製造業一樣,產能趕不上接單的速度,管理制度也跟不上組織擴張的腳步,一切都在混亂之中前進。公司創辦人自稱現況為「野蠻生長」,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我覺得很有趣也很貼切。其實早在2007年,中國的企業家直接以野蠻生長為書名,論述中國民營企業成長的過去和未來。
在這種環境下的業務部門,就成了顧客和工廠之間的夾心餅乾。業務人員經常為了工廠交不出貨,受到國外顧客的各種指責和抱怨。所以當我融入這一群年輕業務員,深入第一線輔導業務工作的細節時,他們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除了Sorry之外,還有哪些向國外顧客道歉的英文用語?」雖然是讓人啼笑皆非,卻也真實反映他們的無奈。
傾聽心聲,看見需求
年輕業務Nancy剛到職一年,這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生產單位的混亂,加上來自顧客的壓力,已經讓她產生嚴重的倦怠感。我希望午餐時間的對話,可以幫助她減輕一些壓力,同時也聽聽她對工作的想法。
「先不談那些搞不定的訂單排程,還有令人厭倦的公司問題。我比較想了解像妳這樣的年輕人,對工作抱持什麼態度。妳願意聊一聊嗎?」我希望她不要把我當成準備說教的主管,而是願意交換真實想法的朋友。
「現在的工作嗎?就是一份讓人每天都有無力感的苦差事,才一年時間就把我的熱情消耗光了。」Nancy來自大陸北方,她的回答承襲北方人的傳統,直率又坦白。
「我可以理解這種感覺,沒錯,那實在是糟透了!」我說。看到我不是一味的為公司、為管理階層說話,Nancy露出一點笑容。我想至少此刻她可以感受到,我不是來陳述官方說法或陳腔濫調的。
我接著問:「那麼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從這份工作中得到什麼?五年、十年後,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達到什麼目標呢?」「我希望工作幾年存一些錢,然後可以創業。不是什麼大事業,就是五人以下那種小的貿易公司就好了。」Nancy的回答沒有太多猶豫,顯然這個想法,已經在她心中醞釀一段時間。
「有自己的夢想是很棒的事,光是這樣的態度和企圖心,我就為妳感到高興了。」我接著說:「多數人創業是為了追求工作或財務上的自主權,然而,風險評估卻是更重要的課題。妳有衡量過創業的風險是什麼嗎?」
沒有太大的意外,Nancy搖搖頭。我想在她這個年紀,這種反應是正常的。接著我把手機螢幕轉換到計算機功能,估算她的五人貿易公司,要承擔多少財務風險。沒有生產設備、不必囤積庫存,在中國大陸的二線城市承租一個小辦公室。每個月固定支出的房租、水電、人事成本,加上開辦公司基本的費用以三年攤提,得到的數字大約是Nancy現在每月薪資的十倍。而這也是她美夢成真成為老闆之後,每個月必須面對的基本財務風險。
她的表情變得嚴肅,不像剛才一開始那樣眉飛色舞,這大概是第一次有人帶她務實的面對夢想。簡單來說,她要先有辦法創造超過自己目前薪資十倍的利潤,她的公司才能開始賺錢。如果她做買進賣出的利潤率,可以有20%,營業額也要有利潤的五倍才行。
用創業思維,轉換心態,拉高格局
結論就是,Nancy至少要做到自己薪資五十倍的生意,她的公司才有可能存活。我並不打算和她陷入數字遊戲當中,做這樣的試算,是希望她理解創業最真實的風險。另一方面,我期待她可以換一種心態,來看待自己現在的業務工作。
「是的,要維持一個可以生存的商業模式,就是這麼的現實且殘酷。所以在妳還沒有機會創業之前,不妨把現在的業務工作當成一種內部創業。當然,它的營收小得多,不過卻是穩賺不賠、細水長流的。最大的好處是,它所要面臨的財務風險,遠低於一間貿易公司。」
「除了營收小和風險小之外,我看不出妳的業務工作所磨練的技能,和創業的老闆有什麼差別。」聽到我把她的工作和「老闆」連結在一起,Nancy似乎覺得很有意思。「產品、產能出了問題,妳要去了解和處理;訂單太多、訂單太少,妳都要煩惱、都得和顧客溝通。一位老闆必須關心的核心議題,正是這些麻煩事。如果妳現在都無法克服或勝任,那麼我保證妳創業之後,只會更手足無措。」
Nancy的眼神變得不一樣,我想她已經拉高自己的格局了。「所以妳不是在業務部門打工,妳要把自己的職業當成事業來經營。一般人做不到這一點,就是因為職業的風險太低了,讓人把自己的格局也跟著降低。但有誰規定,低風險的工作,不能有高格局呢?」
我希望拋出一些不同的觀點,但是又不要把餐桌上的對話變得太嚴肅。若是 Nancy把自己的視野,從混亂的辦公室暫時抽離,去想一想五年後的目標,去想一想創業帶來的機會與風險是什麼,她會發現:「業務員是多麼低風險又高格局的工作。」
當然,這是一個主觀的想法,每個人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價值觀也不同。就像五年、十年之後,Nancy和其他同儕的發展也會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