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化行銷其實不是新概念,隨著科技的進步,企業可以透過大數據的蒐集、分析、應用,再加上適合的行銷工具,不僅促進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創造消費意願,還能夠提升顧客滿意度。
11.91 兆人民幣 — 經濟趨緩消費降級 更要定位潛在客層
隨著大陸疫情後經濟成長趨緩,中國央行去年7月公布去年上半年家庭銀行存款增加了11.91兆元人民幣,增幅創10年新高。存款提升也意味著消費降低,零售業的營收即使增長,客單價也有降低趨勢。部分人會看著拼多多、蜜雪冰城等業者的成功,認為打價格戰才是王道。
然而,從大陸去年全年最熱門關鍵字之一的「平替」可以發現,消費者在乎的不單純只有價格,而是「性價比」。但企業如何精準地定位消費趨勢、潛在客層,以及消費需求,才是企業最大的課題。
資料來源:紐約時報、中央社、自由時報
2,500 萬會員 — 提升消費者忠誠度 業績水漲船高
麥肯錫2023年發表的消費者調查指出,透過個性化行銷,可以有效降低50%的顧客獲取成本,提高收入5至15%,並將提高行銷投資回報率一至三成。個性化還被證明可以提高績效並提供更好的顧客成果。增長速度較快的公司從個性化中獲得的收入比增長較慢的對手多40%。
該報告中並舉法國的美妝零售業者Sephora為例,該公司透過網站及手機應用程式提供個性化行銷體驗,到了2020年,便已有2500萬會員,2022年該公司營業額高達792億歐元,淨利更高達211億歐元,成為 LVMH集團的第二大品牌,提供該集團總營業額26%。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美妝頭條
29 億張卡 — 萬事達卡打造個人化數位體驗
在速食巨頭麥當勞2021年將個人化平台Dynamic Yield出售給萬事達卡公司後,萬事達卡便積極協助企業運用AI人工智慧整合大數據,為消費者打造高度個人化的數位體驗。
Dynamic Yield成立於2011年,是個人化的消費者經驗平臺,透過機器學習技術並根據消費者的購買紀錄、瀏覽紀錄或其它特性,來提供個人化的推薦服務。萬事達卡表示,該公司全球有29億張卡、每年約1,430億筆匿名彙總的消費數據,並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位數據科學家、工程師與研究顧問,未來也將持續透過其領先全球的團隊,為所有合作夥伴提供全方位的數據分析與顧問服務。
資料來源:萬事達卡、IThome
27 次 — 消費者變心快 接收訊息平台多樣化
消費者一天中,不斷在不同平台切換,Podcast、搜尋引擎、社群媒體,接觸到各種商業廣告訊息。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變心」的速度,遠比你以為的更快。如何做出即時且有效的決策進行無斷點個人化行銷,也是待解的難題。
北歐的電信服務商Telenor,曾進行年輕人的資訊平台做過相關研究,據報告指出,年輕人一小時內,轉換接收訊息的媒介高達27次。透過該公司與數據分析大廠SAS合作,透過AI分析技術,並在正確時機、正確管道投放專屬該顧客的產品組合,僅四個月的時間,便使其主推的服務顧客認知度達到80%。
資料來源:天下雜誌
1,640 萬會員 — 全聯導入CDP 洞查顧客需要及想要
全聯福利中心數位轉型上,除了福利卡、官網的PXGo!還有全支付、PX pay等不同的會員,總會員數突破1,640萬人次,但到目前為止缺乏整合成生態系。不過2021年起,開始導入自動化行銷科技,將消費者分成不同的層級,投入不同的行銷資源。
2023年,全聯開始籌備導入顧客數據管理平台(CDP),作為行銷人員分析顧客數據的介面,並加速數據蒐集到自動化行銷的流程。行銷人員利用CDP的No Code數據分析模組,能自行嘗試從數據中找出行銷機會,完成簡單的數據驅動行銷情境分析。
資料來源:IThome、卡優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