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宣德一朝僅有十年,瓷器發展卻很有成就,除了紅釉、甜白、釉裡紅、仿官窯及仿哥窯等器物之外,青花瓷器也獲得世人很高的評價,本期所要欣賞的雲龍紋大罐正是此一時期的作品。
龍紋是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常見紋飾,梅瓶、大罐、天球瓶、葫蘆扁壺及碗盤等器物都可看到它的身影,在體型較大的瓶罐上常以單體環繞的形式設計,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梅瓶即是此類作品。
十三世紀,蒙古族人打通東西方的陸上通道,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元朝建立之後,中西交流頻繁,各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原,其中以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最顯著,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正是此一背景下的作品。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又見新春。本年度的震旦桌曆由震旦博物館藏品中選出明代宣德時期青花大罐、蓋罐、梅瓶、僧帽壺、尊式瓶、高足碗、圓盤及蟋蟀罐等十二件精美瓷器印製而成,形制典雅,紋飾靚麗,祝福大家富貴有餘,龍年行大運。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期間呈現「此在 丹尼埃爾.斯呂思個展」。丹尼埃爾.斯呂思的繪畫既「寄存」了早期形式主義的抽象,又銜接了歐普藝術,乃至極簡主義等。同時,也暗含了叔本華所言「一切藝術都嚮往著音樂的形態。」作為比利時列日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區別於商業畫廊的職業藝術家,他的繪畫實踐從來不會順意於某些潮流訴求和市場訴求。
震旦博物館文創商店位於博物館一樓,商品涵蓋從古器物學到創意美學,從學術走向生活,以收藏為概念傳遞新的藝術化生活方式,給觀眾帶來新鮮獨特的審美體驗。
青花瓷崛起於元代中晚期,以「白地藍花」的特殊美感風靡海內外,成為宮庭用器、民生用品及外銷市場的重要品類,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獨樹一幟的地位。本書蒐集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與其他相關彩瓷共計70件,分為元代青花、明代青花、清代青花、青花與其他彩類等四大單元。每個單元皆有一篇概論作為簡介,圖版部分附加文字說明,書前收錄吳棠海先生的專文《古器物學研究—青花瓷器初探》,是認識中國古代青花瓷器不可錯過的著作。
上海震旦博物館座落於黃浦江畔,館體建築由安藤忠雄所設計,館內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畫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導以「料工形紋」為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推廣古代器物的藝術鑑賞,將古物之美融入現代生活中,力行生活美學的實踐。本書是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館藏圖錄,書中收錄88組件的館藏珍品,展閱此書猶如打開文化的寶盒,文物精粹盡收眼底,值得收藏與閱覽。
中國玉器發展到了魏晉南北朝,數量大幅減少,直到隋唐以後才重新蓬勃起來。此時的玉器受到外來文化、文人品味及庶民文化的影響,以服飾玉、陳設器、仿古玉、吉祥玉、把玩器及嵌飾器等品類為主體,呈現實用性與生活化的新風格。本書選錄南北朝至清代的玉器237組件,分為「北周~唐」、「遼金宋元」、「明代」、「清代」及「似玉材質」五大單元,分段呈現各個時期的玉器品類,書中收錄古玉專家吳棠海先生的專文,從古器物學的角度分析唐代~清代的玉器特徵,對於唐宋元明清玉器的鑑賞極有幫助,是學習鑑定、品味欣賞及深入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對於中國古代器物的學習和認識,離不開對其材料、工藝、造型、紋飾的分析,這是認識和形成概念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對於古代器物的深層次理解,則是需要透物見人,釐清古代工匠的創作和設計理念,從而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效果。
陶俑是中國古代喪葬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一類器物,它的使用歷史十分悠久,是記錄當時社會生活及思想史的重要研究物件。縱觀中國的陶俑發展史,漢代和唐代是比較突出的兩個時代。漢代是陶俑發展歷史中十分重要的整合期,它一方面繼承了秦朝的製陶經驗,同時又根據時代所特有的文化背景創造出了新的類型和品類,且不同地域的陶俑也各具特色。
春秋玉器介於西周與戰國之間,除了具有承先啟後的過渡期風格之外,也有獨特的自體性特色。本書蒐羅290組件春秋時期玉器,品類包含禮瑞用器、喪葬用器、佩飾用器、嵌飾用器、兵器用玉
「社會大美育」課堂是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實施「社會大美育計畫」的重要舉措,被列為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旨在將更多專業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公共藝術教育供給,滿足市民大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2023年,震旦博物館推出了AM Next系列展覽活動,希望作為藝術文化的推手,將新銳的藝術文化項目及藝術家們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予多元文化藝術與創新融合的體驗。2024年,震旦博物館將聯合7位新銳的藝術家,涵蓋繪畫、裝置、攝影的多種藝術媒材,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展覽體驗,2024年上半年推出兩檔展覽「共同的生產」及「未盡之言」,分別是來自美國紐約的胡任乂和韓國的文采銀。
「在震旦發現中國」活動宗旨,在於透過四天的館藏主題學習和創意手作活動,激發兒童對歷史與文化的興趣。每天的主題分別與震旦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展「漢唐陶俑」、「歷代玉器」、「青花瓷器」、「佛教造像」展廳相對應,讓兒童們在暑假以夏令營方式,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