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花鳥紋是陶瓷器的紋飾之一,唐宋時期的長沙窯和磁州窯產品即已開始運用,明代永樂時期盛行用寫生技法繪畫,配合器形做不同的設計,如本期所要賞析者即是其中一例。
永樂時期青花瓷器的造形比前朝豐富,除了受外來文物影響而增加的新形制之外,傳統器類在造形上也有自體性的特色,如本期所要欣賞的玉壺春瓶即是其中一例。
明代永樂時期,與中亞、西亞地區交流頻繁,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部分青花瓷器以伊斯蘭地區金屬器作為模仿的對象,燒製出前所未有的形制,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龍騰虎嘯,臘盡春回,展望新年,大家都有特別的期許和願望。本專欄延續去年的規劃,以元明清彩繪瓷為主題,介紹青花、釉裡紅、五彩、鬥彩、粉彩及琺瑯彩等品類的發展概況。首篇依照慣例,為大家介紹年度桌曆圖版,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牛年到,鴻運到,揮別過去的紛擾不安,期許今年新氣象。本年度的專欄延續去年的陶瓷規劃,以宋代為主題,循序漸進的介紹兩宋時期與遼代陶瓷的特色。首篇依照慣例,為大家介紹年度桌曆圖版,以明清時期的彩繪瓷祝福大家新年快樂。
宣德一朝僅有十年,瓷器發展卻很有成就,除了紅釉、甜白、釉裡紅、仿官窯及仿哥窯等器物之外,青花瓷器也獲得世人很高的評價,本期所要欣賞的雲龍紋大罐正是此一時期的作品。
龍紋是宣德官窯青花瓷器的常見紋飾,梅瓶、大罐、天球瓶、葫蘆扁壺及碗盤等器物都可看到它的身影,在體型較大的瓶罐上常以單體環繞的形式設計,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梅瓶即是此類作品。
十三世紀,蒙古族人打通東西方的陸上通道,建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元朝建立之後,中西交流頻繁,各種外來文化進入中原,其中以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最顯著,如本期所要欣賞的青花執壺正是此一背景下的作品。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
光陰荏苒,歲月如梭,轉眼之間,又見新春。本年度的震旦桌曆由震旦博物館藏品中選出明代宣德時期青花大罐、蓋罐、梅瓶、僧帽壺、尊式瓶、高足碗、圓盤及蟋蟀罐等十二件精美瓷器印製而成,形制典雅,紋飾靚麗,祝福大家富貴有餘,龍年行大運。
2024年4月20日至5月19日,作為在震旦博物館舉辦的開年第一檔大型當代藝術特展《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是上海藝術家孫堯在2023年至2024年巡迴歐洲展覽後,回到上海舉辦的首展。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期間呈現「此在 丹尼埃爾.斯呂思個展」。丹尼埃爾.斯呂思的繪畫既「寄存」了早期形式主義的抽象,又銜接了歐普藝術,乃至極簡主義等。同時,也暗含了叔本華所言「一切藝術都嚮往著音樂的形態。」作為比利時列日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區別於商業畫廊的職業藝術家,他的繪畫實踐從來不會順意於某些潮流訴求和市場訴求。
震旦博物館文創商店位於博物館一樓,商品涵蓋從古器物學到創意美學,從學術走向生活,以收藏為概念傳遞新的藝術化生活方式,給觀眾帶來新鮮獨特的審美體驗。
震旦博物館文創商店位於博物館一樓,商品涵蓋從古器物學到創意美學,從學術走向生活,以收藏為概念傳遞新的藝術化生活方式,給觀眾帶來新鮮獨特的審美體驗。
震旦博物館是震旦集團回饋社會的一項文化志業。秉承對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奉獻」的理念,集典藏、研究、展覽、營運、傳揚為一體,從古器物學的角度對文物進行解析研究,自2013年開館以來,已迎接無數觀眾前來參觀,多角度、多面向的揭示歷史文物的豐富內涵。2023年10月,震旦博物館迎來十週年,舉辦一系列館慶活動,帶領觀眾走進震旦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由海峽兩岸的學界人士共同組成研究團隊,致力於古器物學的研究並推廣古器物的鑒賞方法,現已出版館藏精選系列、玉器發展史系列、館藏合作系列、鑒賞研究系列等專書,皆是深入淺出、易學好懂的實用工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