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4年 3月 No.632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圖一:「上海市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銘牌
2024年1月8日,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召開「上海市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交流總結活動暨授牌儀式」。上海市文教結合文化藝術場館「雙百」建設專案啟動於2022年,該專案計畫於2022年至2024年三年內,擇優挑選100個優秀的文化藝術場館作為現場教學實踐基地,同時開發100項優秀藝術場館特色課程。

經過專家評審,最終擇優招募了60個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入圍2022年度第一批名單,被授予了「上海市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銘牌(圖一)。

震旦博物館以「保護.傳承.奉獻」為宗旨,開展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專案和美育美學、實踐活動服務,引導學生走進藝術場館。

2024年1月12日,第九屆博物館創新發展論壇在上海舉辦,震旦博物館執行長黃聖智出席論壇並分享博物館公教活動:震旦博物館在過去的十年時間,根據自身場館及展覽的特色,開發出多種多樣的公教活動,以館內特色活動形成了自有特色IP。(圖二、三)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圖二:執行長黃聖智先生在論壇分享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圖三:震旦博物館特色公教系列活動

在博物館業界宣導夜經濟之前,震旦博物館就以「日間」及「夜間」活動來設定公教活動的類型,利用週五夜間的延長開館時間舉辦活動,夜間以「白領之夜」和「博物館奇妙夜」系列活動為主。「博物館奇妙夜」是以參觀導覽為主的親子活動,在講解員的引導下探索文物;而「白領之夜」系列講座以季度為主題進行策劃,並結合展覽參觀。(圖四)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圖四:2023年2月「白領之夜」講座現場,開啟「絲路藝術」的季度主題。

「日間活動」除了「專家講座」及「學術講座」等系列講座,還舉辦各式各樣的工作坊,從「非遺」到「生活美學」、「音樂活動」,涵蓋不同群體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是推出「特別企劃」全新系列活動「拾書問字」,以館內藝文主題書房為載體,首期活動聯動鯨字型大小,開設「立體書親子工作坊」。(圖五)
 

上海文化藝術場館現場教學實踐基地—震旦博物館的日與夜圖五:以「秋日野營」為主題,親子創作立體書
 

總結2023年度震旦博物館教育活動,全年共計開展99場教育活動和93場公眾導覽;全年參與人數共計268,683人次,包含線下參加活動人數3,520人,及線上直播觀看人數265,163人次。從日間到夜間,豐富的活動、多樣化的體驗,基於「綜合性博物館」定位的思考,震旦博物館在活動實踐中也更加明確活動方向的特色及優勢,給予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選擇。2024年將持續推出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公教活動,讓震旦博物館成為「城市會客廳」,一個讓人喜歡來、願意來、一直來的博物館。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88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➂ 元代青花直口大罐的設計

「大罐」泛指體型碩大的瓷罐,為元代青花瓷裡頗富特色的品類之一,原本罐口配有蓋子,應該稱為「蓋罐」,但是因為大部分的器蓋都已經遺失了,所以依照罐體的尺寸稱之為大罐。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商代玉器

震旦博物館出版玉器發展史系列叢書——《商代玉器》,圖錄共收錄商代玉器二百餘件,以震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收藏者的藏品為主。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牡丹龍紋罐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