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畔的文化寶盒」-震旦博物館20日於震旦集團四十九週年慶當天在上海正式開館,全新的震旦博物館將通過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展示、學術研究與教育推廣,旨在成爲一座傳播中華文化,並與國際接軌交流的新時代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將爲社會大衆提供一處藝術欣賞、生活休閒、終身學習的文化新場所,也爲海納百川的上海樹立起一座面向世界的文化新地標。”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表示。「保護、傳承、奉獻」是震旦集團成立震旦博物館的宗旨,也是該集團回饋社會的一項文化志業。
據介紹,震旦博物館總建築面積將達到六千多坪米,是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項目,這棟建築將成爲黃浦江岸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與文化風景。
震旦博物館館藏的陶器,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黑陶以降,數量與品類都十分豐富,其中又以漢唐陶俑最具特色,以社會生活爲題,採用半開放的陳列方式,讓參觀者有如身臨其境般可以親近漢唐人們的生活情境。
“主題展區還將以獨特的陳列方式,展出全件漢代金縷玉衣。”震旦博物館相關負責人表示。豐富的玉器藏品,則一向是震旦博物館藏品中的突出亮點,擁有從新石器時代以迄明清兩朝,完整的歷代收藏,開幕展又以紅山文化和兩漢玉器最爲齊備。
震旦藏瓷,聚焦青花。震旦博物館所展出的青花瓷器,包含元代遠銷中東的瓷器、明清兩代的官窯、民窯的產品,器形多式而且紋彩多樣。尤其元代的青花瓷器,質量豐富,是最難得的特色。
震旦博物館收藏的佛教造像,則從印度貴霜王朝時期的犍陀羅造像開始,並以北魏以來的本土化早期造像爲主。同時,震旦博物館還專門設立「古器物學研究中心」作爲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其圖書室中甚至收藏許多珍貴的孤本圖書,供學術研究之用。據介紹,以「料、工、形、紋」爲研究核心的古器物學,是震旦博物館的主要學術特色。震旦博物館將透過導覽、講座、文化活動、出版等形式,讓公衆深入淺出地學習「古器物學」。
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期間,震旦博物館與義大利Querini Stampalia博物館、Arthub亞洲藝術中心共同合作,邀請中國深具影響力的當代藝術家邱志傑創作的東西融匯、古今對話的「獨角獸與龍」特展,其主題演繹即從震旦古器物學的研究出發,透過藝術創作,在全球矚目的雙年展盛會中,傳達中華美術型式與文化思維,也展現震旦博物館的理念宗旨與國際形象。
博物館是一部凝固了的歷史,是一個國家、地方、或民族的歷史文化與人民生活的記憶縮影。全新的震旦博物館不是一般以二維空間展覽照片或虛擬文物的場所,而是用三維空間來展示真材實料的藝術殿堂,並期待引導社會大衆養成參觀博物館的休閒習慣,讓人人都能夠成爲「終身學習」的實踐者。
此外,震旦博物館一樓設立了博物館文創商店、多功能視聽室與藝文廳,將爲社會公衆提供專門的藝術教育與文化活動,除了古器物學講座外,還有藝術美學講座,「文化星期五」等多彩多姿的藝文活動,藉此推動生活美學的實踐,促進生活品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