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查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震旦博物館

選擇分類: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
正逢北京故宮博物院隆重展出《清明上河圖》原作,金秋十月的上海,震旦博物館館長張臨生,為不能親臨「石渠寶笈」現場觀畫的人們,帶來了一場《清明上河圖》品讀會。張館長結合自己對宋朝文化的悉心研究,將這幅傳世名畫的精妙細節娓娓道來,生動解讀了盛世圖景之下的民生百態。
2014年11月,震旦博物館舉辦第十屆上海雙年展系列展「在創造—當代藝術在震旦」,觀眾反響熱烈,業界評價頗高。「當代藝術在震旦」不僅是一個主題,更是博物館長期努力發展方向。 2015年6月,博物館再次自主創新,策劃展覽「畫影之間:張恩利×杜可風」,並舉辦了一系列豐富活動,包含策展人講座、藝術家講座、親子幼教活動、影片放映等。其中最受觀眾期待的活動,即是參展藝術家杜可風的精彩講座。
暖陽九月,震旦博物館正式推出「震旦學堂」兒童教育活動,將先秦兩漢動物玉雕展中的學術元素轉化為能被小朋友們吸收的知識,並結合互動遊戲和手工創作,帶領孩子們瞭解漢代的文化、思想与生活,領略古代文物的獨特藝術魅力。同時這活動能夠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使其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博物館承載著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貯存著社會文明的關鍵記憶。孩子則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在學校教育之外,應當讓孩子親近博物館、接觸本國與國外的多元文化,幫助他們在面對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時候,保有自己的人文底蘊與文化自信。這就是博物館教育推廣的重要目標之一。
「仇莊項目」原是藝術家李牧在家鄉徐州農村的一項長期藝術——在仇莊複製並展出荷蘭Van Abbe美術館的重要藏品。震旦博物館《仇莊項目:索爾.勒維特與盧道德》展覽,以多形式的表現手法將中西、城鄉文化進行撞擊式的融合,為觀眾提供一種新的視野、新的思考和當代藝術實踐的新可能。
澳大利亞籍攝影師杜可風和上海藝術家張恩利的首次藝術創作聯展《畫影之間》,於6月9日正式登陸上海。當晚在震旦博物館舉行的開幕儀式上,超過800位來自海內外各界的貴賓齊聚一堂,一場為期三個月的藝術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強調博物館在提升公眾認知中的作用:可持續發展中的社會要求更少浪費、更多合作,以及建立在對生態更多尊重基礎上的資源合理配置。秉承「保護.傳承.奉獻」的宗旨,震旦博物館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的號召,根據去年館內參觀的火爆狀況,將免費開放時間延長為3天,迎來7518位觀眾與震旦博物館共襄盛舉,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公眾能夠在博物館中學習、欣賞和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
去年金秋,震旦博物館特別策劃了“傳統與創新——先秦兩漢動物玉雕展”,兩千多年前的戰國至漢代的數百件玉器精品,齊聚一堂,共同闡釋了中華玉器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篇章。本次特展自推出之日便受到多方關注,特別是展覽中形態各異、動感十足的神獸令到訪的觀眾驚歎不已。本期內容就聚焦這一主題,為大家簡介此類玉器的概況。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