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查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震旦博物館

選擇分類:
博物館承載著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貯存著社會文明的關鍵記憶。孩子則是未來世界的主人翁,在學校教育之外,應當讓孩子親近博物館、接觸本國與國外的多元文化,幫助他們在面對現代化與全球化的時候,保有自己的人文底蘊與文化自信。這就是博物館教育推廣的重要目標之一。
「仇莊項目」原是藝術家李牧在家鄉徐州農村的一項長期藝術——在仇莊複製並展出荷蘭Van Abbe美術館的重要藏品。震旦博物館《仇莊項目:索爾.勒維特與盧道德》展覽,以多形式的表現手法將中西、城鄉文化進行撞擊式的融合,為觀眾提供一種新的視野、新的思考和當代藝術實踐的新可能。
澳大利亞籍攝影師杜可風和上海藝術家張恩利的首次藝術創作聯展《畫影之間》,於6月9日正式登陸上海。當晚在震旦博物館舉行的開幕儀式上,超過800位來自海內外各界的貴賓齊聚一堂,一場為期三個月的藝術盛宴正式拉開帷幕。
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致力於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強調博物館在提升公眾認知中的作用:可持續發展中的社會要求更少浪費、更多合作,以及建立在對生態更多尊重基礎上的資源合理配置。秉承「保護.傳承.奉獻」的宗旨,震旦博物館響應國際博物館協會的號召,根據去年館內參觀的火爆狀況,將免費開放時間延長為3天,迎來7518位觀眾與震旦博物館共襄盛舉,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公眾能夠在博物館中學習、欣賞和傳承中國歷史文化和藝術。
去年金秋,震旦博物館特別策劃了“傳統與創新——先秦兩漢動物玉雕展”,兩千多年前的戰國至漢代的數百件玉器精品,齊聚一堂,共同闡釋了中華玉器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篇章。本次特展自推出之日便受到多方關注,特別是展覽中形態各異、動感十足的神獸令到訪的觀眾驚歎不已。本期內容就聚焦這一主題,為大家簡介此類玉器的概況。
上一期裡我們介紹了此次震旦博物館「傳統與創新」展覽中幾件富有生活氣息的動物,其中包含具有吉祥意義的玉羊以及表徵財富的玉豬。本期我們將延續這一話題,再帶領大家欣賞幾件典型的動物玉雕作品,希望借由它們增進今人對漢代社會生活的瞭解與認識。
在前面三期的內容中,我們就漢代玉雕動物的材質、工藝以及設計理念為大家做了簡單的介紹。從本期起將會以題材為切入點,系統介紹動物的種類以及這些題材所蘊含的相關文化意義。
二十世紀初以來,歐美博物館的一個顯著變化,就是對兒童教育的日益關注,各類兒童博物館被建立起來,作為對傳統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平衡。震旦博物館雖然不是兒童博物館,但是,基於對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我們一直在思考,博物館能為兒童做些什麼?
金秋十月震旦博物館以「傳統與創新」為主題,統和戰國至兩漢的龍形玉佩、圓雕動物人物玉飾等集中進行展出。作為博物館開幕一周年的紀念,本次展覽系統的為觀眾詮釋了戰漢玉器在設計方面是如何逐漸從平面走向立體的。展覽的第一單元秉承古器物學研究方法,首先展示了「料」的豐富多樣性,共展出八種材質所雕琢的圓雕動物,涉及玉、玻璃、瑪瑙、煤精、大理石、石灰岩、綠松石、松花石等。本月筆者就結合特展為各位梳理漢代典型的幾種似玉材質。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