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今商業環境中,「獲利」與「永續」常被視為對立的選擇,然而這種觀點已不合時宜。企業若只追求短期獲利,可能犧牲環境與社會責任,反之,若忽視財務績效,則難以維持長遠影響力。
企業獲利與永續應相輔相成,透過創新與責任經營,企業不僅能提升競爭力,更能為社會與環境創造價值,實現長期共榮。我和一位工安主管聊天,談到該公司的年度預算編列。他感嘆,在很多老闆眼中「工安」是企業「花錢」的部門,而不是「賺錢」的部門。
有次他陪同老闆巡視工廠,由於該廠區已經運作多年、歷史悠久,不管是環境或機器設備都有許多可以換新的地方。身為工安主管,他眼中看到的不是「新」或「舊」的差別,而是「安全」與「危險」的差別。基於職責,他也藉此機會提出各種軟硬體的改善建議。
想不到當天的視察行程結束,他聽到老闆不經意的說出「這些改善提案,全部都是錢」。頓時間,他的工作使命感與熱情被澆了一大盆冷水。而在廠區巡視過程討論的很多改善方法,隨後也都不了了之。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他心中的疑惑是:「獲利與永續,是不是相互衝突的?」
諷刺的是,每當產業發生重大的工安意外,所有老闆又都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要求工安部門提出風險評估與改善報告。這種經營思維「冷」與「熱」的落差之大,發生在許多產業和組織內,屢見不鮮。
然而,在全球關注環境保護與社會責任的趨勢下,企業如何在追求獲利的同時實現永續發展,成為現代商業的重要課題。在傳統觀念中被視為『衝突』的兩個目標,其實並非對立,甚至可以相輔相成、互相拉抬。

獲利與永續最佳平衡的五大方法
以下簡述企業在「獲利」與「永續」間取得最佳平衡的五大方法,並透過成功案例,提供實踐參考。
方法❶:將永續融入企業核心策略
企業應將永續發展視為核心策略的一部分,而非僅僅是為了應付「合規」或「形象」而採取的社會責任活動。在制定業務目標和運營計劃時,需同步考量環境、社會和經濟效益,讓永續發展成為企業獲利模式的一部分。
國泰金控作為台灣金融機構之一,將永續發展納入企業核心策略,深化「氣候、健康、培力」三大永續主軸,建構永續策略藍圖。該公司透過提供永續金融產品與服務,如綠色貸款、ESG投資基金等,來支持並鼓勵顧客重視永續發展。此外,國泰金控也積極參與國際永續倡議,例如簽署「負責任投資原則」(PRI),並發布年度永續報告,透明化企業的環境與社會影響。這種做法不僅提升品牌形象,更使獲利模式與永續發展緊密結合。
方法❷:投資綠色科技與創新
透過投資綠色科技和創新,企業可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影響,同時提高運營效率,達到成本節約和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特別是在資源越來越稀缺的環境下,掌握綠色科技的企業就是掌握未來的競爭力。
台積電積極投資再生能源,承諾於2050年實現100%使用再生能源。該公司在2020年成為蘋果供應鏈中首家承諾使用100%再生能源的半導體公司,並透過購買風能與太陽能,減少碳排放。此外,台積電也致力於提升製造效率,採用最先進的低功耗晶片製程,幫助全球電子產品降低能源消耗,實現更環保的科技產業發展。
方法❸:建立永續供應鏈
企業應與供應商和合作夥伴共同推動永續發展,確保整個供應鏈的環境和社會責任都得到履行。有一句諺語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透過供應鏈團隊合作的力量,也可以確保永續實踐的執行是長久持續的。
和泰汽車作為豐田汽車(Toyota)在台灣的總代理,不僅引進油電混合動力車款,還積極推動氫能車的發展。該公司在台灣導入首部氫能巴士,並完成安全檢驗,展現了對於推動低碳交通的承諾。透過與政府單位、學術機構和能源公司合作,和泰汽車不僅提供更環保的移動方案,也促使整個汽車供應鏈逐步朝向低碳與永續發展。

方法❹:強化同仁教育訓練
同仁是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透過培訓和激勵機制,鼓勵同仁參與永續相關的活動和決策,有助於在內部建立永續文化。
遠東新世紀公司致力於將廢棄寶特瓶轉化為高品質紡織品,實現資源再利用。該公司不僅在技術上創新,還積極培訓同仁,提升他們對環境保護和永續發展的意識。遠東新世紀定期舉辦內部環保教育課程,並鼓勵同仁參與資源回收計畫,讓永續發展的理念深植於企業文化。透過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企業內部的環保意識,也讓企業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領先。
方法❺:提高透明度與持續改進
企業應定期公開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目標、措施和成果,接受公眾和利益相關者的監督,並根據反饋持續改進。
台灣港務公司積極推動綠色港口發展,採取多項減碳與節能措施,如設置岸電設備,讓停泊的船隻能夠使用岸上電力,減少柴油燃燒排放的污染。該公司還透過港口環境管理系統(PMS)監控空氣品質、水質及廢棄物管理,確保港口運作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此外,台灣港務公司也引入綠色航運獎勵機制,鼓勵航運業者使用低碳燃料,或採用高能源效率的船舶設備。這些措施不僅提升了台灣港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讓台灣在全球海運永續發展中佔有一席之地。

追求平衡而非衝突 創造經營之雙贏
在「獲利」與「永續」間取得最佳平衡,並非相互排斥的目標,是企業邁向長遠成功的關鍵。透過將永續融入核心策略、投資綠色科技、建立永續供應鏈、鼓勵同仁參與以及保持透明度,企業可以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責任的雙贏。唯有將永續納入核心價值,企業才能在變動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實現穩健成長,並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真正達到「獲利」與「永續」共存共榮的理想。上述企業的成功案例,證明永續發展與獲利可以達到平衡,而非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