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3年 11月 No.628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明末.青花荷塘蘆雁開光大盤  此器由漳州窯窯址出土,形制紋飾與中國本土器物不同,是為了外銷而生產的瓷器品類。(圖一)
圖片來源:《漳州窯》,圖版五-1。
明代早期實施海禁,曾經繁榮的海上貿易受到打壓,瓷器主要經由朝貢貿易和走私活動輸出國外,品類以景德鎮青花瓷和龍泉窯青瓷為主,直到隆慶皇帝解除海禁,外銷瓷才又興盛起來。

明代外銷瓷產地以景德鎮及華南沿海窯口為主,產品銷售日本、中東及歐洲地區,因為國外人士往往根據產地、港口或船隻名字來指稱外銷瓷,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專業術語,所以本文選擇五種器類,介紹明代外銷瓷的特色。

一、漳州窯

漳州窯泛指福建省南部漳州地區的窯廠,因為明朝政府解除海禁之後,漳州月港被指定為對外通商的口岸,帶動漳州地區窯業的全面發展。

漳州窯的產品以盤類器物最多,造形紋飾於中國本地極為少見。例如圖一為明代晚期的青花荷塘蘆雁紋開光大盤,此器出土於漳州窯窯址,盤口外敞,器壁平斜往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表面紋飾分為內外兩區,外區開光,內區繪畫花鳥圖案,風格與中國本地流行之物明顯不同。

漳州窯的產品以青花瓷為大宗,另外也有白瓷、青瓷、醬釉瓷及五彩器等等,窯址出土物與國外出土或出水的器物頗能互相對應,證明此處是以外銷為主的窯口。

二、克拉克瓷

「克拉克」本來是歐洲大型商船的名稱,明代晚期荷蘭人截獲一艘克拉克船,將船上的青花瓷器運至歐洲販售,因為產地不明,所以歐洲人就稱那些青花瓷器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器型以盤類最多,表面常見開光裝飾。例如圖二為明代晚期的青花開光禽鳥紋盤,此器為上海博物館藏品,盤口外敞,器壁平斜收窄,底下具有圈足,盤底勾勒八角形開光,內部繪畫禽鳥為主紋,周邊環列八個扇形開光,內部除了填飾花卉之外,也有一些近似吉祥物的圖案。

根據考古資料顯示,此類器物由江西省景德鎮和福建省漳州窯所生產,明代晚期東印度公司從中國大量進口,銷售歐洲,成為當時頗負盛名的外銷瓷之一。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明末.青花開光禽鳥紋盤 此類以開光裝飾的青花瓷深受歐洲人喜愛 ,當時即以「克拉克船」命名為「克拉克瓷」。(圖二)
圖片來源:《海帆留踪 荷蘭倪漢克捐贈明清貿易瓷》,頁54,圖2。

三、吳須赤繪

「吳須」是指中國南方浙江溫州至廣東汕頭地區一帶,由於春秋時期為吳王夫差統治之地而得名,「赤繪」則指陶瓷表面上的低溫紅綠彩,是日本人對中國五彩器的稱謂。

例如圖三為明代晚期的五彩牡丹鳳凰紋盤,此器是日本靜嘉堂藏品,圓形盤口,器壁圓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表面紋飾分為內外二區,盤底以鳳鳥為主,周邊布滿花卉紋樣,側壁繪畫四枚巨大的牡丹,牡丹之間各有一隻鳳鳥穿梭其間。紋飾圖案以紅色主調,配上藍、綠、褐等色釉,呈色繽紛明豔。

此類器物在日本、東南亞、非洲及歐洲都有發現,從考古發掘品或出水文物的交叉對比可知,「吳須赤繪」紅綠彩的產地在福建省漳州窯,經由海路運銷歐亞非各地。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明末.五彩牡丹鳳凰紋盤 此器以低溫紅綠彩繪做為裝飾,日本人稱為「吳須赤繪」,是漳州窯所生產的外銷器物。(圖三)
圖片來源:《吳州赤繪名品圖錄 靜嘉堂藏》,頁22,圖5。

四、金襴手

「金襴手」一詞來自於日本,是在低溫五彩的基礎上添加金箔作為裝飾的瓷器,此一品類最早創燒於明代嘉靖時期的景德鎮地區。

例如圖四為明代嘉靖時期的五彩描金執壺,此器的壺體部分呈圓口、長束頸、溜肩、墜腹、圈足之狀,口沿加上覆盆式蓋,頂部具有蓋鈕,壺身兩側附加長流和器柄,表面施以紅色、綠色及褐色等釉彩繪畫的圖案,並於紅色釉彩上面加繪金彩,成為紅釉描金的裝飾。

景德鎮生產的金襴手瓷器有碗、水注及瓶等器類,因為風格華麗而受日本人的喜愛,使日本成為金襴手最主要的外銷市場。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明嘉靖.五彩描金執壺 此類以紅綠彩加上描金裝飾的瓷器,是由中國生產,外銷日本的品類,日本人稱為「金襴手」。(圖四)
圖片來源:《明清貿易瓷 故宮博物院藏 上海博物館》,頁100,圖26。

五、芙蓉手

「芙蓉手」一詞也來自於日本,是指運用開光做成多瓣紋裝飾的青花瓷器,品項包括盤、瓶及水注等器類。

例如圖五為明代晚期的青花軍持,此器的壺口小而圓,其下外擴如短簷狀的凸稜,頸部略長,肩部傾斜往外伸展,腹部圓鼓如凳,器底有淺圈足,肩部突出一個乳狀短流,表面布滿青花紋飾。

軍持頸部的紋飾順著器面環列一周,肩部、腹部及短流表面分別用曲折的弧形線紋勾勒出大大小小的開光,開光內部填飾花朵、葉片或吉祥物等圖案為飾。由於開光處的線條轉折優美,形狀猶如花瓣一樣,整體在俯視之下近似一枚盛開的芙蓉而得名。

此類以開光紋樣做為裝飾的青花瓷器與克拉克瓷頗為接近,都是景德鎮地區為了海外市場所燒製的外銷品類。


 

古器物學講座——中國外銷瓷專題➄ 明代外銷瓷明末.青花軍持  明末外銷瓷中,以鈷料勾勒花瓣形開光,內部繪畫花卉的青花瓷器,日本人稱為「芙蓉手」。(圖五)
圖片來源:《陶瓷的東西交流》,圖33。
明代外銷瓷雖受海禁政策影響而一度萎縮,但是窯業實力仍在,故於「隆慶開海」後迅速復甦,大規模湧入海外市場,造形紋飾針對國外人士的品味而設計,頗能掌握消費者的愛好與趨勢。下期將以清代為題,介紹清代外銷瓷的特色。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68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➂ 元代青花直口大罐的設計

「大罐」泛指體型碩大的瓷罐,為元代青花瓷裡頗富特色的品類之一,原本罐口配有蓋子,應該稱為「蓋罐」,但是因為大部分的器蓋都已經遺失了,所以依照罐體的尺寸稱之為大罐。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商代玉器

震旦博物館出版玉器發展史系列叢書——《商代玉器》,圖錄共收錄商代玉器二百餘件,以震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收藏者的藏品為主。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牡丹龍紋罐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