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23年 2月 No.619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 釉色紅豔如牛血,口沿因釉薄而出現胎白,底足處積釉厚,屬於郎窯紅的特色。(圖一) 圖片來源:《故宮清瓷圖錄康熙窯 雍正窯》,圖51。
「釉」是覆蓋在陶瓷器表面的玻璃薄層,如果在釉料裡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經過不同的溫度與焰性燒造之後,能夠產生相異的色澤,自古以來就是保護胎體、美化陶瓷的方式。

明清時期在前人的基礎上面發展窯業,對單色釉的掌握與開發都有顯著的進步,色釉的品種增多,呈色精純,顏色變化十分豐富,本文選取紅釉、藍釉、青釉、黃釉及白釉等五種主要的色系,介紹明清時期單色釉瓷的發展概況。

一、紅釉系瓷器

紅釉是以銅或鐵為著色劑所燒製的釉色,最早溯源至唐代長沙窯的釉內紅彩,經過宋代鈞窯之紫紅斑,到元末-明洪武年間發展出全器紅釉瓷。

明清二代,紅釉瓷表現十分突出,可以依據燒窯溫度的高低分為高溫紅釉和低溫紅釉二大類,其中又可細分為郎窯紅、豇豆紅、火焰紅、霽紅、珊瑚紅及胭脂紅等等。

圖一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此器的口沿微敞,頸部略呈束腰狀,肩部窄而向下傾斜,腹部高長且上寬下窄,足底微撇,並有圈足,因為瓶身修長,線條簡潔優美,猶如亭亭玉立的觀音而得名。

瓶體外壁施紅釉,釉色紅豔如牛血,晶瑩透亮如寶石,口沿處因釉薄而出現胎白,底足處積釉較厚,呈現一圈黑褐色,正是郎窯紅的特色。

二、藍釉系瓷器

藍釉是以鈷為著色劑所燒製的釉色,最初始見於唐代,有唐三彩藍釉和唐青花等物,元代盛行以藍釉燒成藍地白花之紋樣,到了明代洪武年間則發展為全器藍釉。

明清時期的藍釉瓷器可以依據燒造溫度分為高溫藍釉和低溫藍釉二大類,隨著鈷含量的比例多寡及施釉方法之變化,衍生出灑藍、霽藍、天藍等相異的品類,特色各不相同。

例如圖二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霽青暗花雙龍碗,此器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碗口外敞,器壁圓弧向下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表面施霽藍釉,釉色深藍沉穩而勻淨,口沿部分露出白邊,是霽藍的典型特徵。

此類器物為祭祀用品之一,亦稱「祭藍」,與白釉、紅釉並列為宣德官窯的上品瓷器,備受世人所推崇。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明宣德.霽青暗花雙龍碗 霽藍釉色深亮,口沿露出白邊為其特徵,由於此類器物為祭祀用品,亦稱「祭藍」。(圖二) 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303。

三、青釉系瓷器

青釉是以鐵為著色劑,經過高溫還原焰燒造而成的,在中國古代陶瓷史裡起源最早,歷時悠久,而且分布廣泛,知名產品多不勝數。

明清時期盛行製作青釉瓷器,早期多仿龍泉窯之青色釉,顏色深淺不一,若與龍泉窯接近者稱為「仿龍泉」,其他則依視覺質感命名,有翠青、豆青、粉青及東青等種類。

例如圖三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釉蓮瓣形碟,此器為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口沿做成蓮花瓣的形狀,器壁向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胎體表面刻劃纏枝花卉,碗心處用鈷料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二行楷書款,器表罩上青釉,高溫燒成青中帶黃、潤澤勻亮的色澤,即是仿龍泉之青釉。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明宣德.仿龍泉窯蓮瓣形碟 高溫燒成的青釉,顏色青中帶黃,質感潤澤勻亮,是明清早期盛行的仿龍泉青釉。(圖三) 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93

四、黃釉系瓷器

黃釉原本是以鐵為著色劑,低溫燒造而成的,最早可以溯源到漢代的褐釉陶,經過唐代與遼金時期的發展,單色黃釉器都是低溫燒製的陶胎器物,直到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才改用瓷胎製作。

圖四為清代康熙時期的黃釉暗花提梁壺,此器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壺口附加鏤空圓鈕蓋,壺腹圓闊略微低扁,流口做成鳳首狀,肩部附加龍形提梁為壺柄,造型頗為精緻。

此器的坯體用瓷土製作,經高溫燒成白胎,再施以鐵為著色劑之鉛釉,採低溫氧化焰燒成黃色。其釉色清澈均勻而嬌艶,俗稱「嬌黃」,是明代以降所盛行的鐵黃釉。

此外,從康熙晚期開始也用國外進口的低溫黃釉製作器物,此種釉料以銻為著色劑,色澤淡雅,習稱「檸檬黃」,與嬌黃一樣都是皇家宮廷專用的釉色。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清康熙.黃釉暗花提梁壺 此器施以低溫鐵黃釉,釉面光亮,色感清澈嬌艶,習稱「嬌黃」,為宮廷御用之物。(圖四) 圖片來源:《顏色釉37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頁52,圖47。

五、白釉系瓷器

白釉其實是施於白瓷胎上的透明釉,從北齊出現最早的白瓷開始,經過長期的發展,工藝技法越來越成熟。

明清時期的胎釉品質有長足的進步,白釉瓷器質感細緻、溫潤明淨,其中以明初甜白釉瓷和福建德化白瓷最著名。例如圖五為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永樂白釉僧帽壺,壺口如階梯般逐級增高,頸部粗長,左右兩側各有壺流和曲柄,腹部微闊,底下具有圈足。

壺體的胎土淘洗精細,表面釉料不含金屬氧化物,經高溫燒成胎薄釉潤、潔白緻密的白瓷,猶如白糖一般給人「甜」的感受,故以「甜白」稱之。

明清單色釉瓷是古代釉色發展史上的高峰,既有勻淨純正的顏色,也有深淺濃淡及窯變等變化,色澤豐富,美不勝收。下期將以紅釉為題,介紹各種高低溫紅釉瓷的特色。

 

古器物學講座——明清單色釉瓷器專題➀ 明清單色釉瓷器概說明永樂.白釉僧帽壺 永樂白瓷胎薄釉潤、緻密潔白,如糖一般給人「甜」的感受,故以「甜白」稱之。(圖五) 圖片來源:《顏色釉37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頁109,圖100。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896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➂ 元代青花直口大罐的設計

「大罐」泛指體型碩大的瓷罐,為元代青花瓷裡頗富特色的品類之一,原本罐口配有蓋子,應該稱為「蓋罐」,但是因為大部分的器蓋都已經遺失了,所以依照罐體的尺寸稱之為大罐。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商代玉器

震旦博物館出版玉器發展史系列叢書——《商代玉器》,圖錄共收錄商代玉器二百餘件,以震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收藏者的藏品為主。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牡丹龍紋罐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