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19年 2月 No.571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明宣德.青花天球瓶 龍紋盤繞瓶身,形成「一轉龍首、二轉龍身、三轉龍尾」的布局,形象雄健有力。(圖一)

宣德時期的青花瓷上,「龍紋」屬於主題紋樣之一,龍首額頭低平,雙眼圓如眼鏡,嘴巴或閉或開,前吻突起如翹脣,頭頂鬃鬣和肢肘處的關節毛長如飄帶,或如篦紋整齊飄揚,足爪三~五爪,往外張開,可與其他紋樣搭配,裝飾不同的器物。以下選取天球瓶、大罐、雙耳葫蘆扁壺、圓鉢及花式洗等品類,介紹宣德時期的龍紋設計。
 

一、龍紋天球瓶形紋設計

天球瓶的造形為小圓口,長直頸,肩部平緩向下傾斜,腹部圓闊如鼓,腰部以下微歛,器底平而微凹,因為瓶腹碩大如天上掉下來的圓球而得名,表面龍紋採通體式畫法,作為全器的主紋。
圖一為明代宣德時期的天球瓶,瓶口勾勒一圈卷草紋,頸部和腹部連成一個整體,繪畫一個大型龍紋,龍紋周邊散布雲朵,雲朵主體為雙渦形,雲腳向四方延伸為「壬」字形,卷草紋下方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

龍紋曲頸昂首,嘴巴張開,露出獠牙,龍身環繞瓶腹一周,四肢前後伸展,趾爪尖利如鉤。龍身表面布滿三角形鱗片,背上豎立脊板,腹底飾以青白相間的帶狀節紋,使平面龍紋產生立體感。
由於觀者欣賞龍紋時,必須環繞瓶身或轉動此瓶才能看到完整紋飾,形成「一轉龍首、二轉龍身、三轉龍尾」的布局,頗能與宣德盛世的繁榮穩定互相呼應。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明宣德.青花大罐 此器亦採「單龍環體」的形式布局,在碩大的器 形上呈現一統山河的氣勢。(圖二)


二、龍紋大罐形紋設計

大罐具有圓形罐口,口沿出脣,頸部短直,肩部豐圓,腹部圓闊且上寬下窄,底下有淺凹足,龍紋位於罐體外壁,作為全器的主紋。
圖二為明代宣德時期的大罐,頸部環繞一圈傾斜的雲朵,肩部平均排列四個獸面,獸面之間穿插雲紋,局部書寫「宣德年製」四字楷書款,碩大的腹部繪畫雲龍紋,近底部環飾壼門紋邊框內填圓珠紋。

龍紋頸部環繞成圈,延頸昂首向後迴轉,修長的龍身上下起伏,環繞外壁一周,尖利的趾爪往外張開,狀如風車,龍首處的鬃鬣與肢肘處的關節毛,皆如篦紋般細密整齊,呈現迎風翱翔的動感。
由於此器亦採「單龍環體」的布局,在圓闊的器形上顯得雄壯渾厚,也能展現出宣德皇帝「一統山河」的氣勢。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明宣德.青花雙耳葫蘆扁壺 此器由瓶頭、扁圓腹及綬帶耳等零件組成,龍紋位於腹部, 與其他紋樣分區裝飾器形。(圖三)


三、龍紋雙耳葫蘆扁壺形紋設計

雙耳葫蘆扁壺的壺口小而圓,其下外擴為圓鼓狀的瓶頭,頸部收窄,腹部呈扁圓形,器底有委角方形圈足,頸部和肩部附加綬帶形雙耳,龍紋位於腹部正背面,與其他副紋配合。
圖三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雙耳葫蘆扁壺,瓶頭和頸部以三角回紋、卷草紋及朵花紋為飾,空白處橫向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腹部以三圈弦紋為圖框,框內繪畫海水波濤雲龍紋。

龍首翹鼻抿嘴,面向左邊,龍身由上至下做S形彎轉,四肢張開,趾爪尖利如鉤,長尾往左款擺,尾尖朝上,與飄揚的鬃鬣及關節毛相互呼應,龍紋周邊布滿雲朵,底下繪畫波濤洶湧的海水,呈現龍紋從水中騰躍而出的姿態。
壺身兩側填飾雲朵和海水紋,與正背兩面的海水雲龍紋串連起來,構成統一的空間場景。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明宣德.青花鉢 二個龍紋平均分布於鉢體外壁, 在環狀器面上產生前後追逐的效果。(圖四)


四、龍紋鉢形紋設計

青花鉢的口沿略直,腹部略深,器壁以圓緩的弧度向下收窄,器底平且露胎無釉,龍紋常以成雙的形態繪於鉢體外壁上。
圖四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鉢,鉢的內壁留白,外壁以蘇麻離青料繪畫三層紋飾。上層為海水波濤紋,起伏如丘的波浪搭配激越的水花,表現洶湧澎湃的水勢,下層為壼門紋邊框,規整的壼門圖案緊密排列,烘托中間的雲龍紋。

龍紋共有二個,龍首額頭低平,雙眼圓如眼鏡,昂首挺胸,目視前方,修長的龍身向後延展,四肢前後張開,鬃鬣與關節毛皆做飄揚狀。
二個龍紋的形狀一致,大小相當,首尾相續環繞外壁一圈,周邊散布祥雲朵朵,在窄長的環形器面上呈現迎風翱翔的動感。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1) 龍紋樣稿形紋設計明宣德.青花花式洗 此器配合器形繪畫一個大龍和十個小龍,以群體式的團龍呈現精巧雅緻的風格。(圖五)


五、龍紋花式洗形紋設計

花式洗的口沿外敞,腹部略深,底下具有圈足,除了口沿做成葵花形外,器壁也呈凹凸相間的花瓣狀,龍紋位於內底和外壁處,兼具主副紋的雙重功能。
圖五為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洗,此器為十稜葵瓣式的造形,口沿和器底以弦紋為框,器壁內側留白,內底和外壁繪畫雲龍紋為飾,外底書寫「大明宣德年製」二行雙圈款。

內底處的龍紋體型較大,龍首居中,抿嘴翹鼻朝上仰望,龍身採逆時針方向往上彎轉成環形,趾爪向外撐開,頭頂鬃鬣和肢肘處的關節毛如飄帶般款款飛揚,在雲朵之間顯得氣定神閒。
外壁龍紋以此團龍為基調,龍首或高或低,以升龍或降龍的形態繪於十個葵瓣上,形成十個團龍、團團圍繞的景象,風格雅緻精巧。

明代宣德時期的青花龍紋配合器形繪畫,既有通體式的單一龍紋,也有分區式的群體組合,形成氣派大方或精巧雅緻等風尚,值得仔細品味。下期將以鳳鳥為題,介紹此類紋樣的設計概況。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54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➂ 元代青花直口大罐的設計

「大罐」泛指體型碩大的瓷罐,為元代青花瓷裡頗富特色的品類之一,原本罐口配有蓋子,應該稱為「蓋罐」,但是因為大部分的器蓋都已經遺失了,所以依照罐體的尺寸稱之為大罐。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商代玉器

震旦博物館出版玉器發展史系列叢書——《商代玉器》,圖錄共收錄商代玉器二百餘件,以震旦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山西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以及其他收藏者的藏品為主。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牡丹龍紋罐

元代青花主要生產於景德鎮,胎釉品質和燒窯工藝比早期進步,因為使用國外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繪畫紋飾,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即成為它的特色,本期所要賞析的青花大罐正是典型器物之一。